宅基地整理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我县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村私人建房土地利用率低,在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不少农户还建新房不拆旧房,存在严重的土地浪费现象,以致想住房的没房住,有房住的人空房多。 2、宅基地用地的低效率利用压榨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空间,农民的生活便利程度和生活品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3、自行建房容易陷入无序局面,房屋形态散乱,布局零乱,建设密度高低不一,大部分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较多,形成一个个外实内空的“空心村”。 4、由于村民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错误地把土地使用权当作“所有权”、“私有权”,谁占着就是谁的,宁愿让其闲置也不愿调剂给他人作用。这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无谓浪费,又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建议: 一、加强宣传,切实转变观念。宅基地整理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宅基地整理创造一个“人和”的环境。 二、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建设。完善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允许其买卖、抵押等,并且要给这些行为一定的限制。鉴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为防止不法分子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获取不法利益,对其进行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明晰宅基地产权,明确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及宅基地登记发证等问题,并制定详细的操作细则,让各乡镇在调整村宅基地用地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程序可遵循,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大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的监管指导。加强对宅基地的整理,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鼓励农村科学规划宅基地,严格以集约利用土地为标准,改变以前相对混乱的私人建房模式。鼓励宅基地置换,住房平面变立体,将分散居住的农民集中起来,搬入新建多层或规划合理的住宅中,“腾出来”的用地可以还绿、还耕,也可用作工业、商业和公共用地,从而可开发补充耕地面积,加强村级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可美化农村环境,方便农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