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加强城区防洪排涝建设 进一步构建城区和谐环境 |
更新日期:2010-04-01 浏览量:3481 |
|
台风“莫拉克”刚过不久,当人们为灾后重建工作努力的时候,此次台风给我们带来的城区排水问题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莫拉克”对于见惯台风的三门人民来说,并不算大台风,但是过慢的风速,使得热带气旋夹带着大量的降雨在我省周边长时间停留,从而产生的大范围、长时间降水,使得城区文化路、光明路、洋涂路、蟠龙公园和新兴街等路段和活动场所在短时间内大部或者全部积水。蟠龙公园日常为了美化景观的自然山涧此时却成了引水上街的“罪魁祸首”,奔涌的山水顺着公园的景观水道,直奔蟠龙公园广场,冲向对面的洋涂路,进而奔向新兴街。水位最高的时候曾达30公分,路面上不时有熄火的摩托车和汽车抛锚,底盘高的汽车开过的时候,四溅的水花也让开车变成了驾船。积水严重的文化路,积水深度甚至一度达到将近一米,两边的排水沟口暗流涌动,有市民差点被卷入其中。这给我县市民的生活带来乐极大不便,也给我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门地处沿海,每年都会有多次台风“光顾”。据史料记载,1949年以来,登陆台州的台风有18次,受台风影响严重的有49次,受中等以上程度影响的有96次。其中对我县影响较大的远者如97年的11号台风,正面袭击三门,大风大潮加上强降雨,使得海塘坝坍塌,海水倒灌,农田被淹,城区几乎全部过水,很多居民的一楼都成了“水乡泽国”;近者如今年的“莫拉克”,动则几百毫米甚至上千毫米的强降水,城区各主要街道部分或大部分过水,也给居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台风常有是外因,而我县城区的排水功能却在多次的考验中变成了防不胜防的“内因”。 加强城区防洪排水建设,提高城区排水能力,不仅有助于我县城区面对台风的抗洪能力,还能减少市民遭受台风洪水的损失,更能为我县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县社会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程度的提高,市民对基础设施完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三门的省级文明城市建设作努力,为三门的社会和谐建设打基础,因此建议: 县政府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制定城市防洪排水的长远性规划。 具体分工如下: 1、城建部门要在县城来水排水管道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管道地图,向社会公布,供其他单位和市民参阅。并根据各方的意见和现状,对排水设施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完善,使城区的排水系统形成一个完善,高效,安全的保障系统。 2、水利部门要结合我县城区周边环境的实际,摸清来水的方向,并测算出随着降水量的变化各来水溪流山涧的来水量,积极寻找疏通的渠道。比如蟠龙公园后边南山的来水,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在岭枫公路南边设置挡水系统,沿公路设置排水沟,引水入珠游溪,利用地势的落差,引水自然泄洪。 3、财政部门加大防洪排水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城区排水系统的建设。财政部门在加大防洪排水基础设施建设预算的同时,也应做好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要让这个群众受惠的钱用到刀刃上,避免其他问题的产生。 4、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预报工作,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做到准确预报,及时通知,在城区排水能力不能承受的时候,尽力让市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点。 |
|
【关闭】【打印此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