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关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提案 |
更新日期:2010-04-01 浏览量:3112 |
|
2010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25万余人,比2009年多出近2万人,光看这个数字,就可以判断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据统计,2009年我县大学生毕业后回三门的有1100多人,其中极少数通过考试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一部分在各类企业从事基本的技术工种,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呆在家里处于无业状态,就业率还不到50%。 我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2.受经济社会大环境影响,就业渠道减少,就业竞争加剧;3.受自身条件限制,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不足等。 就业是民生之本,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稳定就业,是党和政府一项最基本的民生工程。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转变观念,加强引导,客观定位。一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已就业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大学生言传身教,引导即将或已毕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邀请不同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或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通过座谈、报告等不同形式,加强与毕业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其认清就业形势,从而转变就业观念。二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特别是社区、乡镇、农村村委会等。同时,作为政府,应给予志愿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在人事档案、职称评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更多的优惠政策,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县劳动人事部门要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毕业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第三,拓宽就业渠道,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充分就业。一是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经常性组织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高就业的效率。二是对农业类高校毕业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扶持项目,既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又有效地解决基层涉农单位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三是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对每年解决一定数量大学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在税收、行政收费、各种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同时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用工待遇的执法检查,切实保障和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第四,加大扶持,推动自主创业。政府一方面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在原有的优惠政策基础上,从工商注册、创业资助、税费优惠等多方面全力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对到农村从事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推广行业的,注册资金允许分年度分期到资,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另一方面,结合我县即将创立的台州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项目,切实加强各项创业实训服务工作,如组织召开大学生创业实训项目推介会、大学生创业实训现场交流会,聘请创业培训讲师、成功企业家等,采取多种指导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
|
【关闭】【打印此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