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三门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尤其是金融危机后期世界经济面临调整洗牌的时候,走国际化道路,实现民营资本与国际资本嫁接,不失为三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以民引外”项目也是我县近几年市对县“两个社会”考核任务利用外资的主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普遍认为资产重新评估后企业土地、厂房等资产溢价部分税负太重,严重影响项目嫁接的成功率。2009年县城西区奋飞橡塑嫁接德资,沿海工业城金陶活塞环与伊朗企业合资等“以民引外”项目,都因此使嫁接谈判陷入困难。 土地溢价部分税收主要是企业所得税(税率25%)和个人所得税(税率20%),还有其他一些小税种。以浙江金陶活塞环有限公司与伊朗企业合资为例,金陶公司2006年落户沿海工业城时用地价格是6.8万元/亩,去年评估价14万元/亩,因此金陶公司光70亩土地增值溢价就达500多万元,需要纳税200多万元。面对大笔税金,企业产生动摇,本来资金就紧张,怎么抽得出这一大笔流动资金来纳税?如果税收转嫁到外方头上,外方根本不买帐。所以合资项目一直拖到年底也没能进入实质性操作。沿海工业城内还有一家企业科恩洁具,本来也有计划与国外贸易伙伴合资,但企业一了解需缴纳几百万土地等资产溢价税金,也打消了合资念头。不少企业认为,民营企业资产增值后与国际资本嫁接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应给予鼓励,而增值资产高税负则使企业怕谈合资项目。 县委、县政府在今年的党代会、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鼓励县内企业嫁接外资提升改造,放大“以民引外”效应。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为落实中央一系列保稳促调措施,我县不仅要会议上、报告中重视此项工程,更应尽快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嫁接外资的扶持政策,以鼓励我县“以民引外”的积极性。这是因为: 一、我县利用外资形势严峻的紧迫需要。由于我县工业基础薄弱,每年利用外资形势都不乐观,为了确保市对县“两个社会”考核利用外资不失分,年年都寄希望于一些外资老项目增资扩股来完成任务,而新批的外资项目普遍质量不高,更谈不上对三门工业经济的贡献度。如07-09年三年以来,我县共新批外资企业7家,但真正落户生产的只有三家,分别是裕龙机电(到资7万美元)、跃升达模具(到资15万美元)、林肯电梯(到资151万美元,09年已撤资搬迁到海宁尖山新区)。 二、做大做强三门民营企业的现实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规范、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各行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的今天,过去那种“内生型”增长方式很难再使民营企业取得跨越式发展,而外资嫁接则有可能使三门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扩张。从而,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机制创新;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民营企业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三、后经济危机时期三门民营企业面临嫁接外资的宏观机遇。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诸多产业在重新洗牌,国际资本流动也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中国东部沿海几大经济区正在成为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大转移的前沿阵地。面对这种形势,三门民营企业应该利用现有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寻求并抓住嫁接外资机遇。如我县橡胶行业骨干企业奋飞橡塑,一旦与德资合作成功,外企计划几年内投入数亿人民币用于发展全球市场。 为此建议: 一、县委、县政府组织国税、地税、国土等部门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专题调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等文件精神,分类确立我县民营企业嫁接外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意向嫁接企业进行业务辅导,以最大程度调动民营企业嫁接外资的积极性。 二、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嫁接国际资本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需明确以下几点: 1、对民营企业嫁接外资项目采取一企一策措施,既支持真合资项目,也防止假合资项目骗取政策优惠。 2、对嫁接成功的项目,相关部门免收各项审批规费;对用地、厂房等资产溢价部分税收,地方所得全额返还;对嫁接后的新企业,宜在1-3年内地方税收所得部分安排一定比例奖给企业。 3、民营企业成功嫁接外资后,可继续享受国家及省、市、县政府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4、《政策措施》所指民营企业,包含全县所有引进企业和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