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完善服务功能 推动场站经济发展 |
更新日期:2010-04-01 浏览量:3923 |
|
动车组的开通,缩短了空间距离,降低了出行成本,为我县发展场站经济提供了契机。10月下旬,县政协经科委在分管副主席邢义钵的带领下,乘坐和谐号动车赴福州、温州等地考察,沿途经过了近10个火车站场,发现“老站大站人满为患、新站小站人少成忧”,经济和社会效益差距悬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决非有了站场,场站经济就会自然形成;要发展三门场站经济,首先要“认清三门场站经济的发展阶段”,其次要“确定发展场站经济的经营理念”,另外还要“村镇联动、舆论鼓动、政策推动、主体自动,积极打造铁路场站经济圈”。
一、认清三门场站经济的发展阶段
动车组的开通,便人也便己,利国也利民。从长远看,动车这一三门对外交通的命脉,必将成为三门的人流之脉、物流之脉。但目前动车组才刚刚开通,车站是新站小站,场站效应尚未显现,场站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把握动车开通的契机,把好事做好做实并给地方带来实际的利益,我们认为关键是要逐步完善其服务功能,因为无论人流物流大小多少,场站的服务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其不同发展和服务需求,我们要遵循场站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当前、适应未来,有计划地梯度推进“小配套”、“发展中配套”和“配套中完善”。首先是“小配套”。我县户籍人口42万,但常住人口仅36万,不及户籍人口与我们相近的温州鹿城区的1/3,每班次动车组的上下旅客量不到温州南站的1/10。动车组开通近1个月来,每天有7个班次的动车在三门站停靠,日均上下旅客量为600人次左右(下客量与上客量之比约为3:2),平均每班次动车上下旅客85人次。但无论客流量多少,基本的配套是必需的。所谓“小配套”,就是指最基本的配套,就是要开通公交、开设广告区和地方农产品市场、规划建设小吃店、小商场、小宾馆等,以“小配套”来满足目前站场的人流需求。其次是“发展中配套”。我们在这次考察中看到,福州站人满为患,动车候车室空气混浊,令人难以喘息,现正在原站址的基础上西拓扩容;温州站受站场规模限制无力接纳动车组且无法扩容,目前的动车组只得在连主体工程都未竣工的温州南站停靠上下旅客。所谓“发展中配套”,一方面,是要吸取福州、温州这些老站的教训,对未来的人流和物流要有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场站区块规划力求一次作对,项目建设不求一期做完;另一方面,是要在美化站场区块环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发有商住功能的房地产项目,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铁运系数高的产业等,通过“创造需求来拉动配套”,满足几年后站场的人流和物流需求。最后是“配套中完善”。我们在这次考察中发现,福州、温州等老站尽管拥挤不堪,但配套功能非常齐全;新站尽管现代,但配套功能则严重不全。所谓“配套中完善”,是要通过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放大站场的经济和服务效应,提升三门火车站场的竞争能力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以满足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后的站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需求。
二、确定发展场站经济的经营理念
所谓场站经济,是指依托场站开展的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服务的各项经济活动的统称。发展铁路站场经济,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乘数带动效应:一是带动物流及关联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带动吸引产业集群落户并推动产业转移升级;三是带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性配套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四是带动周边农村地区有效接受“站场经济”辐射以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场站经济作为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总结并遵循;场站经济以提供服务为核心内容,不仅需要各类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去用心经营,还需要政府学会用经营的理念去配置资源。我们认为,要发展场站经济,政府需要明确四个经营理念。一是经营规划。规划是政府独有的政策资源,同时也是项目建设的依据和龙头。目前,县政府已委托浙大城规院设计单位联合编制了《三门县铁路站场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三门铁路物流集散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然而这些成果目前还放在有关部门的文件柜里,不为社会各界所了解。所谓经营规划,就是要把规划的主要内容用直观的图表和三维动画等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介,告知全社会的潜在投资人和经营者。二是经营土地。政府是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者,既可以通过调整建设规划的各项参数来引导和控制开发建设强度,也可以通过调整土地的供应量和出让价来引导和调剂需求。目前,站前区块的585亩土地已完成规划调整、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上报到国土部待批,但何时能通过审批依然还是未知数。不妨采取变通方式,先划出100亩左右的临时商业用地,统一建设一些临时建筑,布设小配套内容,向社会招商;待站前区块的土地完成审批后,再分期分批出让。三是经营注意力。“眼球经济”是当今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将站前区块的585亩土地和站后438亩的集散基地,根据《控规》和《可研》,分解成十个左右的千万元级至亿元级的投资项目,印制精美的附有鸟瞰图、效果图的招商项目指南和三维动画光盘,把这些区块和项目推荐出去。四是经营县域各类资源。利用站场广告区和杆线灯箱广告等方式,推介县域各类资源,以加快资源向资产、资金的开发和转换进程。
三、积极驱动打造场站经济圈
场站经济,可按站场的大小和辐射能力,分为核心经济区和辐射经济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有了高速列车和场站,并非三门就能高速集聚人口和产业,要加快发展场站经济,必须四轮驱动。一是县域沿路村镇联动,增强感应力。已开工建设的74省道县城过境段(岭口-火车站)一级公路将珠岙和高枧也纳入了火车场站的20分钟交通圈,加上海游和亭旁,这四个乡镇共有220左右个村20万左右的人口,如何使这些沿路的村镇都能感受到高速列车开通给人们带来的空间距离及出行方式的变化,并顺应这一变化进行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自觉调整,需要村镇联动以增强高速列车的感应力。亭旁作为铁路站场所在乡镇,是场站经济的核心区块,肩负着推进城镇化进程(推进集镇向东发展与铁路场站连成一片和积极实施高山村移民等)、引导高铁运系数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集聚(在工业园区二期区块)、扮靓两条铁路场站连接线(客站和货站)周边环境等责任;其他三乡镇及沿路各村也都有各自的联动发展职责。二是舆论宣传鼓动,增强注意力。甬台温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交通网架和“四纵四横”高速城际交通网架的组成部分,动车组的开通以及今后货运场站的投入使用,对县域的产业结构和周边村镇的生产生活方式均势必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然而我县的新闻媒体还找不到兴奋点,缺乏对这方面的宣传和鼓动,尚未抓住观众的眼球和潜在投资者的注意力,不利于场站经济的加快形成和发展。三是政府政策推动,增强吸引力。场站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来降低人们出行成本和企业的商务成本并获得自己的合理利润,不仅能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还能创造可观的地方税收。然而,场站经济在我县目前才刚刚起步,非常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推动,才能增强这块投资热土的吸引力,提高投资者的项目投资积极性。四是依靠市场和服务主体主动,增强竞争力。场站经济的投资和服务主体是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投资人和从业人员,只有充分发挥这些法人和自然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铁路场站才会有竞争力,我们的场站经济才会兴旺发达。也就是说,发展场站经济从一开始就必须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市场主体主导和一切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原则。 |
|
【关闭】【打印此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