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案 者:徐继明 主办单位:县府办 提案内容: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危害性极大。为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狂犬病是由携带狂犬病毒的犬、狼、猫、鼠、蝙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后而感染。人一旦被带有狂犬病毒的犬咬伤,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潜伏期的时间从几天到数年不等。最短3天就发病,最长的潜伏期可达30余年。发病后病人100%都死亡。报告病死率一直居于传染病之首。 一、我县狂犬病疫情基本情况 据县疾控中心监测资料统计,2003年至2007年11月份,我县被犬等动物咬伤已接种登记的是13125人。据调查此人数仅是犬伤人数的三分之一。 自2003年12月12日我县出现绝迹近半个世纪后的首例狂犬病例以来,至2007年11月已有8人发病(2003年1例、2004年3例、2005年2例、2006年1例、2007年1例)病例均已死亡。疫情遍布全县海游、沙柳、横渡、六敖、泗淋、浬浦等6个乡镇,其中浬浦3例病人,其他5个乡镇各1例。发病年龄最小6岁,最大63岁。其中6岁1例、40-49岁2例、60岁以上占5例,除了6岁的病例未完成全程接种就发病死亡外,其他病例均未接种疫苗。发病之后1-4天就死亡。 从数据表面上看,我县五年来的狂犬病死亡人数8例,但这仅仅是冰山上的一角。由于狂犬病潜伏期较长且我县绝大多数病人未注射狂犬疫苗,所以存在着极大的隐患。看似表面正常的犬等肉食动物有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一旦携带狂犬病毒,喜欢到处乱窜乱咬,形成多个疫源地,对子孙后代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二、当前我县狂犬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04年2月26日印发了《关于三门县狂犬病预防控制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严格实行犬只圈养制度,并明确了各部门管理职责;要求狂犬病预防知识群众知晓率达到80%以上。城区犬类注册、挂牌率达到60%以上,免疫率达到60%以上;农村犬类注册、挂牌率达到30%以上,免疫率达到30%以上。疫情处置捕杀可疑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根据县狂犬病的防制工作要求,县疾控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13个乡镇1500人和280户养犬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狂犬病防治知识群众知晓率55%,犬类注册、挂牌率10%,免疫率30%,从上述数据分析我县狂犬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犬伤造成的危害防治知识了解不全,对县政府规定的养犬要注册挂牌、免疫、圈养等不清。 2、犬只管理未纳入常态化管理。由于我县大部分农村群众习惯养犬护家看院,但又由于农村无专门的家庭围墙等原因,导致犬只放养比较普遍,且县政府规定的犬只****、年检、免疫等费用过高,超过农村群众的承受能力,导致群众不愿做证。上述原因造成相关部门对犬只管理难度比较大,相关管理部门与养犬户,在管理上形成:“猫抓老鼠”的关系,玩起捉迷藏。最终导致相关部门日常对犬只疏于管理。只有在疫情发生或群体性犬咬伤事件发生后才采取比较强有力的犬只管理措施。由于疫点犬只捕杀不彻底,疫源持续存在,导致浬浦镇已连续发病3人。 3、犬只主人确认难,责任追究无法落实。由于犬只常态管理难,全县无证放养普遍。犬伤一但发生,由于犬主无法确认,许多无故群众只能自认倒霉。 4、群众侥幸心理普遍,疫苗接种率不高。通过宣传,我县群众对狂犬病的危害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由于经济困难,许多群众,特别是农村一些中老年人,侥幸心理普遍存在,往往只到犬伤门诊进行伤口处理,而不愿接种狂犬疫苗。据县疾控中心疫情监测,我县自2003年至2007年11月被犬等动物咬伤13125人,注射9510人,接种率仅为72.46%。其中绝大部分不愿接受疫苗接种是一些农村中老年人。 上述存在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犬只管理不规范,群众意识不够强等原因造成的。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要充分认识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狂犬病是人兽共患的疾病,关键又在动物,因此防制工作必须多部门协作。 1、县政府督促落实各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在狂犬病防制上的责任,明确各部门及乡镇在犬只管理、捕杀及发生狂犬病疫情后处理上的职责。 2、狂犬病防制协调小组要切实做好各防治单位的协调工作,以做到行动统一、目标一致、措施有力。 3、要严格实行圈养制度,对城乡所有的犬只进行免疫注射、登记、挂牌、年检,使免疫率达到100%、挂牌、年检率达到100%。在疫点范围(3-5公里)内犬只必须彻底捕灭,此项工作有赖于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对犬只管理和疫点灭犬工作的高度重视及配合,使捕杀率达到100%。 (二)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经费的投入 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经费投入。要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强对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通过印刷一些群众易懂小画册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做到每户一册。宣传小册入户率要求达到100%。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群众防病意识,使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100%。 (三)规范犬只圈养管理制度 1、对犬只管理实行户籍制,并实行免疫接种 2、加强犬只圈养管理,落实犬只圈养责任制 (四)再次开展灭犬运动,并建立完善日常犬只捕杀制度 1、在统一范围、时间内再次开展消灭流浪犬(含无圈养证犬只)运动; 2、将整治区域扩大至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及行政村; 3、将灭犬运动常态化,确保管理效果。 狂犬病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事关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精心部署,强化责任,扎扎实实地做好防治狂犬病的各项工作,为我县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