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政协简介 政协会议 工作动态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文献资料 委员专栏
   现在位置:首页-正文
关键字:
 
   
 
 
 

关于城关农贸市场的管理与建设问题的意见建议 

更新日期:2008-05-27   浏览量:2368
 

提 案 者:港澳台侨委组
主办单位:县府办
提案内容:

    目前海游镇城关共有两个农贸市场,分别是:三门县中心市场,1994年10月建成开业,营业建筑面积2446㎡,大楼两头附设蔬菜棚面积1258㎡合计营业面积3704㎡,南大门停车场面积1151㎡;是三门县唯一的一星级市场;三门县城关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丹峰市场),1998年8月建成开业,营业建筑面积11000㎡(实际营业面积6000㎡左右),停车场面积500㎡,两个农贸市场合计总营业面积9700㎡左右。
    一、市场管理体制
   (1)三门县中心市场2001年12月与工商脱钩,由县经贸局接收管理,系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单位,在编人员22人,其它临时用工9人,合计31人。主要职责:维护市场秩序和市场内外清洁卫生。经费来源全部依靠市场摊位租金收入。目前市场内共有摊位519只,其中一楼319只,二楼200只,除一楼26只摊位可由市场管理部门支配外,其余摊位均在1994年一次性买断经营权20年。现市场管理人员的经费主要是靠市场东西大门外搭大棚搞了112只摊位,经营蔬菜和市场周边的地摊摊位收费,全年约计收入80万元左右。(2)丹峰市场,由丹峰村委会管理。
    市场状况。可以用“脏、乱、差”一句话概之。脏主要表现在:市场内垃圾随外可见,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每天环卫部门要从中心市场运走垃圾20吨左右,从丹峰市场运走25吨左右。城关中心市场内晴天要穿雨鞋。乱主要体现在:市场一片乱糟糟,没有象样的专业经营区块划分,鲜活水产品、干水产品、猪肉、熟食品、副食品、蔬菜、禽、蛋等都挤在2500左右平方面积内,经营者摆设商品随心所欲没有规范,人行道狭窄,还经常遇到占道经营,市民买菜时,要随时提防拥挤而弄脏自己的衣服。市场内没有设“公平秤”。差:两个市场都是在90年代建设,城关中心市场虽被评为一星级市场,但与一星级标准对照远未达到,从两个市场目前的软、硬设施看,尚停留在乡镇一级的初级市场级别。
    二、存在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性投入不足,两个市场分别建于1994年1998年,至今已时隔10余年,时年县城人口5万不到,现在县城人口已将近7万人,但政府在近10余年时间中在菜市场上几乎一分钱都未投入,三门县城农贸市场10余年来未迈一步。二是政府管理职能没有到位。2001年12月工商与市场脱钩,市场经营管理职能划归经贸局,但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县经贸局在对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职能方面好象只认识县中心市场,而忽略了丹峰市场。对县中心市场的管理也仅停留在偶尔应对上级突击检查上。平时的日常监管几乎是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状态。更谈不上对市场管理人员组织考核,开展争创星级市场等积极向上,为市场创造一个舒适购菜环境等系统性日常工作。
   (二)城关中心市场、丹峰市场的自身问题
    1、城关中心市场一是先天不足,市场摊位布局设置上不合理,摊位狭、通道窄,519只摊位中的493只在1994年市场开业时就卖断了经营权,并且对每只摊位的经营项目都作了规定,由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目前中心市场管理者要想对市场内经营专业区块重新划分和布局毫无办法。二是市场服务管理机构人员雍肿,现在市场服务中心发工资的人员共计31人,其中正式在编人员22人,政府没有一分拨入,经费全靠自收自支。为了生存他们只好搞创收,创收的“田地”就是与城管部门达成的协议范围内即“石洋溪清平桥以下至新港路”这一段内的各种摊位收费,自行车收费,摊摆得多一点,就能多收一点,就是这样,全市场年收入也只有在70-80万元,人均工资每月在1700左右。

   2、丹峰市场属丹峰村管理,自开业以来再也没有对市场进行投入,政府管理职能部门也很少对其进行指导、规范、帮助其提升市场档次,争创星级市场等举措。
三门城关农贸市场10余年来“山河依旧”。三门城关农贸市场是周边县市中最差的,这与三门社会经济发展是极不相适应的。
    三、意见与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重视民生问题,农贸市场建设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最大“民生”问题,我们要求政府把城关农贸市场建设,整治和规范要摆到议事日程上,让广大市民每日从烦恼的“脏、乱、差”,购菜环境中解脱出来,真正感受到三门经济发展的实惠。建议如下:
    1、明确农贸市场政府管理职能单位。县经贸局职能多,担子重,管市场又非能手,难免有精力不到位之处,工商部门是行家里手,但政府要其当裁判员,我们建议政府管理市场职能赋给县供销社管理。供销社在这方面有专长,也有人才。不管职能落在哪单位,均应负起管理的责任。县政府要出台考核办法,使城关农贸市场软硬件建设能随着三门经济发展稳步提高,使广大市民能在宽畅整洁,有序规范的市场内舒心买菜。
    2、城关农贸市场建设是一项关系民生,温暖民情,深得民意的和谐社会工程,县财政应予扶持。
    3、为解决当前农贸市场的拥挤和“脏、乱、差”状况,要求市场管理职能部门会同相关单位进行一次专项整治,提倡净菜进场,减少垃圾。严禁在人行道设摊,严禁乱停放自行车等,在有限的条件上尽可能做到规范有序经营。
    4、尽快改造升级丹峰市场,丹峰市场占地面积12000㎡左右。现实现用于菜市场面积大概只有5000㎡左右,目前市场软、硬件建设仅停留在初级原始市场。建议以丹峰村为主,财政给予一定扶持,把其改造升级为“星级”市场,树三门城市形象。
    5、县中心市场,因受历史原因制约,在硬件改造上已无可能,但管理职能部门应对市场服务中心的工作以及市场的“脏、乱、差”状况进行考核。
    6、县中心市场是我县最大的违章建筑,使海游老城的石羊溪路变成了断头路,使古老的石羊溪的一段变成了污水沟,市民一直意见很大。2014年中心市场摊位经营权拍卖到期,是拆是留,关乎民心。现有城东村向县政府递交了“关于要求将城东消费品综合市场扩建成县城关中心市场的立项报告”。请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重视考虑。如立项得以实现,届时西有丹峰市场,东有城关中心市场都能按“星级”标准建成,不但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盼望能有一个宽畅明亮、清洁卫生,规范有序的市场内买菜的愿望得以实现。
    7、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农贸市场发展规划适应发展的需求,大湖塘新区及上叶片西区区块,居住人口现在相对集中,要应将农贸市场一并规划。

关闭】【打印此页
 
 
 
 
 
浙江政协 | 台州政协 | 三门县政府 | 三门县人大 | 三门廉政网 | 三门新闻网 |  | 
Copyright © 政协三门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12
备案号:浙ICP备07019230号-1 技术:三门金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