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大力加强全民创业创新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
更新日期:2008-05-27 浏览量:1516 |
|
提 案 者:教育体育组 主办单位:县府办 提案内容: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用百倍的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决策。县委、县政府提出“开发三港,建设三城”,以及大力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些报告、讲话、政策吹响了全民创业创新的号角,为实施全民创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是人口大国,富裕劳动力多。据统计,全国每年大约有2400万下岗职工,每年有800余万新增富裕劳动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全民中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对促进就业再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全民创业创新教育培训,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民创业创新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公民的创业创新行动。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在市民中开展创业创新精神,转变人们的观念,激发人们创业创新热情。三门报、三门电视台、三门调频广播台要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身边创业创新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新三门论坛,县委党校,各种学习会要多邀请科技专家、各地创业人士传授知识,传授方法。要继续大力实施“百万农民职工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让公民掌握一技之长,大力提升劳动者素质。要在全县中学生中(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进行科普知识传授,在学校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评比活动,让学生从小打下创业创新的烙印。总之,要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让创业创新精神进社、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人们的头脑。 二、启动“扫除零就业家庭工程”,促进共同富裕。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县“零就业家庭”还比较多,这些家庭有的是因丧失劳动力所致。对于这些家庭,政府要出台政策,把他们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以解决他们温饱问题,维持生计。但绝大部分“零就业家庭”或因夫妻双双下岗,或因知识、技术、资金、观念等原因长期“困”在家里,没有就业,过着清贫的生活。我们认为,没有千千万万家庭的脱贫致富,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致富;没有千千万万家庭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因此建议政府启动“扫除零就业家庭工程”,通过干部联户、党员结对等形式,帮助这些有劳动能力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企事业单位在招工时应优先招用这些“零就业家庭”成员,并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并积极鼓励这些家庭自主创业。 三、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全民创业创新。政府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给公民提供信息,提供服务平台,启动并培育创业带头人,实施“希望育苗工程”,让一人创业带动一部分人就业,让一人创业带动身边更多人创业,发挥创业的“羊群”效应。要给创业初期人士提供小额资金贷款,提供技术、场地、设备帮助。要制订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减免或缓缴。 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帮助公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大力实施,强力推进。 |
|
【关闭】【打印此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