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年8号 关于实施医化企业集中搬迁整治的建议 |
更新日期:2007-09-06 浏览量:1797 |
|
提 案 人:蔡照红 附 议 人:吴伟明等10人 承办单位:县府办 提案内容:医化行业是我县一大支柱产业,全县“586工程企业”中医化企业就有8家,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一定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安居乐业城美人和”的要求,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对医化企业实施集中搬迁整治迫在眉睫。 一、对医化造纸企业实施集中搬迁整治的必要性 我县是水产养殖大县,从目前我县医化企业布局和产业层次来看,医化行业对人居环境和环海游港的水产养殖业威胁仍然存在。 1、我县几家大的医化和造纸企业多在县城大湖塘新区周围,环海游港水产养殖的上游,县城上风向,每当傍晚,臭气刺鼻,对新城区建设有严重的潜在影响。随着行政中心迁移,赛格特、绿洲、新场等小区居住人口也近2万,对医化企业实施集中搬迁整治迫在眉睫。 2、医化造纸企业产业水平不高,清洁生产、“三废”的治理力度、达标排污的意识等还不够到位,每年向环境排放废水40多万吨,年排放固废约100多吨。海游港目前水质为劣四类,内港窄长,加上晏站涂的围垦,纳潮量减少,环境容量有限,水体自净能力差,若不对污染加以控制,内湾环境质量将会进一步恶化。 3、直接从海游港取水养殖面积约5000亩,对其他养殖区域也存在间接影响,医化企业发展和养殖传统产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果我县青蟹等水产品在上海、杭州等市场一旦被检测出重金属、苯类或其它有害物质(甚至是致癌物质)超标,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好不容易树起的品牌将砸毁,造成水产养殖业的灾难性后果,而且直接影响三门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对医化造纸企业实施集中搬迁整治的两种思路和选择方案 1、县内建化工园区再集中搬迁整治。该方案可把沿海工业城周边大域湾的1800亩左右土地建成化工园区,建立统一的排污处理设施,实行统一排污、统一处理、达标排放。这个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整治的目的,但也存在几种弊病:一是在县域内仍存在污染源,化工园区建成后不可能彻底根治污染,仍然与养殖业存在矛盾。二是搬迁整治的代价不划算。建一个化工园区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需要大量的政府投资,仅仅为了整治10几家企业的污染问题根本不划算。如果为了园区的规模效应而再引进化工企业,这就失去了整治的初衷。三是县内整治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目前我县医化(造纸)企业除了正明外,大多是生产低档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薄,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包括成本、技术等)无法达到整治的目的。也就是说园区建成后,企业的排污费都有可能付不起。 2、实施“关、迁”五年整治方案。该方案就是把现有污染企业进行排队摸底,无力整治的“小、散”企业一律在一年内实施强制性关闭。对一些稍规模的企业,县政府要鼓励其在3-5年内外迁到外地化工园区或台州市的几个化工园区,对正明化工等靠自身力量达到污染治理的企业,要督促其尽快实现达标排放。其他几家企业,县政府要专门出台政策,从土地回购、税收、环保执法、信贷等各方面措施激励企业外迁。同时积极帮助联系落实接收的化工园区,做好服务工作。对搬入台州市内化工园区的企业,要向市政府积极争取政策,争取税收返还或奖励补偿。此方案有几个好处:一是达到彻底整治的目的。二是政府不必投入太多资金。缺点就在于减少一定的财政收入。 我县医化造纸等污染企业的引进与存在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曾对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但多年来群众迫切要求关闭整治污染问题的呼声一直不断,每年为此发生的纠纷和冲突不断,这些企业的生产安全及泄漏污染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本届县委、县政府本着对三门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不要金山银山而要一方净土”理念。权衡弊益,在5年任期内彻底解决化工污染问题。 办理情况:我县的医化造纸企业主要分布在海游港沿岸,布局不合理、产业层次较低、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加上个别企业不负责任,存在偷排污水的现象,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安居乐业城美人和”的人居环境要求形成了急剧的矛盾,群众反应比较强烈。因此,对医化企业进行集中搬迁整治,从根本上解决化工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很有必要。 对于医化造纸企业的集中搬迁整治工作,你们进行了详细地调研,展开了认真地思考,并提出了两种思路和选择方案,为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县政府高度重视化工企业的搬迁整治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体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在对待化工企业发展上,县政府的指导思想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由我县的县情决定的。我县的工业底子薄,经济总量小,与市内发达县(市、区)差距很大。截止2006年底,全县产值上千万、税收上50万的企业(即“586”工程企业)仅87家。在87家“586”工程企业中,医化企业占11家,造纸企业占3家;税收上300万的企业16家,其中化工企业就占5家;上交税金5422.9万元,占“586”工程企业的21.5%。同时,在我县所有行业中,医化行业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行业,是朝阳产业。因此,医化企业在我县的工业经济和财政收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医化企业进行集中搬迁并在县内合适区块实行安置,是近几年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医化企业进行集中搬迁整治,不是对原有医化企业进行简单的移植,而是通过搬迁,设置环保门槛,实行优胜劣汰,促使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生产工艺,推动我县医化行业上档次、上水平;同时,完善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切实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努力,医化企业完全可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下阶段,县政府将成立医化企业搬迁工作专门机构,尽快确定选址,做好环评,编制规划,争取在2008年底前完成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2009年开始启动分步搬迁,最终在2011年至“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医化行业集中搬迁。 至于造纸企业,县政府将加强环保科研、监测机构建设,在投资30多万元资金建成在线建设监控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提高环境监测监管的现代化、自动化水平,对污染企业实行全天候监测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同时,加强调研,明确造纸行业的发展方向。 |
|
【关闭】【打印此页】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