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政协简介 政协会议 工作动态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文献资料 委员专栏
   现在位置:首页-正文
关键字:
 
   
 
 
 

县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 

更新日期:2014-03-11   浏览量:14999
 

 

 

目  录

陈重福委员代表教育、体育组的发言

——深化教育机制改革 提高三门教育质量 ………………………(1)

章爱敏委员代表经济一组的发言

——我县距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有多远……………………………(11)

叶明伟委员代表医药卫生、社保组的发言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19)

郑有堆委员代表文学艺术、新闻、社会科学组的发言

——三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23)

郭世坚委员代表经济二组的发言

——挖掘潜力 用好政策 努力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29)

陈必省委员代表社会法制组的发言

——以五水共治为契机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34)

胡文娟委员代表工商联、无党派组的发言

——加强商标品牌建设 提升我县企业核心竞争力 ……………(39)

俞明全委员代表科技组的发言

——建立健全农信担保体系 加速推进农业主体发展 …………(44)

陈必长委员代表工、青、妇、特邀组的发言

——加快健跳渔港经济区建设……………………………………(51)

俞姣委员代表港澳台、归侨、宗教、少数民族组的发言

——凝聚侨力侨智侨资 服务三门发展大局 ……………………(56)

占亮委员代表农业组的发言

——科学规划  狠抓落实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61)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一

陈重福委员代表教育、体育组的发言

——深化教育机制改革  提高三门教育质量

近年来,我县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三门教育现状与各级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升学率滑坡,优质生源外流,社会反响较大。

从近几年高考升学率看,我县教育质量自身纵向比较无明显起色,横向与台州其它县市区的差距也未见缩小(见下表),始终停留在台州末位。2013年,我县高考重点上线140人,全市倒数第一,而倒数第二的玉环县也有240人。全市本科上线率为50.3%,我县为40.6%,其中三门中学高中85%,第二高中12%,亭旁高中6%。中考成绩也与全市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台州市优秀率15%,三门为9.3%,仅76人进入台州市前3000名,普高线明显低于其他县市区。虽然素质教育要求淡化升学率,但是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下,升学率是普遍认为最能反映出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一项指标。因此,从升学率角度看,三门教育质量台州最差已是不争的事实。

高考报考人数

重点人数与重点率

本科率

三门县

台州市

三门县

台州市

三门县

台州市

2009年

2567

31560

153

6.0%

2759

8.7%

28.9%

40.9%

2010年

2151

27140

176

8.2%

3041

11.2%

35.3%

46.2%

2011年

1885

26708

123

6.5%

2992

11.2%

37.0%

48.7%

2012年

1670

29170

153

9.2%

3373

11.6%

42.5%

49.2%

2013年

1689

29650

140

8.3%

3799

12.8%

40.6%

50.3%

    落后的状况颇受质疑诟病,要走出困境,必须正视现状,直面问题,全面深化教育机制改革,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一、问题分析

(一)教育运行机制问题

1.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教育经费统筹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县教育经费安排使用存在“三条腿”走路现象,即:各学校单独编报预算,财政部门直接审批;局机关及系统统一安排支付的项目经费,由教育局编报给财政部门;教育重点工程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安排专项资金支出。这使教育主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经费统筹监管职能。二是教师薪酬制度不健全。小学初中教师已经实施绩效工资,农村学校有任教补贴,城区学校有年终奖励薪酬。高中教师工资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标准核定,但没有额外补贴,事实上高中教师工资要低于小学、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的工作强度、学识水平要求都要高于小学初中,而薪酬低于小学初中教师,这不利于调动高中教师积极性。三是学校公用经费安排制度不健全。从义务教育学校和非义务教育学校看,初中按生均810元/年,高中学校则按师均8000元/年,高中学校经费总量上要低于初中,而相对来说,高中学校在器材配备使用、日常运行支出等方面开支更大。从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看,按照生均安排经费,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学生人数过少,得到的公用经费可能不足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2.分配制度不完善。一是绩效工资不绩效。教师绩效工资中基础性工资占70%,奖励性工资占30%。尽管教师工资待遇在总体有大幅提高,但由于奖励性工资没有按教学业绩分配,而基本上实行平均发放,不能体现优教多得,违背了绩效工资的初衷,严重影响了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二是教学业绩奖励机制不完善。高考奖励没有形成制度,三门中学高考奖金一年一变,先考再定,二高、亭旁中学没有奖励措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发展性评价中,教学业绩所占权重过低,人为因素过高。如初中的发展性评价考核办法中,总考核分为1225分,中考成绩仅为100分。

3.评选评定机制不合理。一是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评选制度不合理,存在推选比例过高、推选程序不规范等问题。2012学年,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八年级和高二年级教师中开展评选活动,要求各校按30%的比例评出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结果推选上来的207名教师均被评上。二是职称评定难以发挥应有作用。首先,城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必须去农村支教才有中高级职称评审资格的规定,使支教成为了职称评定的硬性条件,这既不符合职称评定的规范目的,也不符合落实支教的政策目的。其次,简单的以全县职称指标比例确定各校职称评审人数,使城关学校由于新教师较少、中高级职称教师多而很难获得中高级职称指标,目前,城关学校大多无中高级职称指标,如第二高中已有四年没有中高级职称指标。第三、评后管理不到位,少数教师评上职称后就离开了教学岗位。县教育局对我县13所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校高级职称教师未在教学岗位的有108人,占到总数的12.2%。

(二)教师队伍管理问题

1.一线教师短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2446人,代课教师有287人,占11.6%。许多学校代课教师占比很高,如健跳小学共有教师99人,其中代课教师20人,占20%;泗淋小学共有教师69名,其中19名代课教师,占27.5%。如此高比例的代课教师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需求增加。随着教育政策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发生变化,教师需求逐步增长,教师编制也需要适时调整。我县教育系统编制2004核定编制数3185人,2013年编制数3245人,近十年来编制数仅增加了60人,不能满足我县教育发展的需求。二是师资调配不当。从下表的一组数据看,我县城镇学校教师与学生比例均在省定标准范围之内。与台州北三县比较,我们除了城镇小学教师人数比例比天台略低外,其余教师人数比例均高于天台、仙居两县,说明我县城镇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充足,全县面上一线教师严重短缺,则反映出我们在师资力量调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量师资集中到城镇,造成农村师资力量不足。

北三县城镇学校师生比比较

省定标准

三门县

天台县

仙居县

城镇高中

1:13

1:10.64

1:12.01

1:15.78

城镇初中

1:16

1:10.95

1:14.65

1:18.56

城镇小学

1:21

1:17.7

1:16.6

1:19.84

三是激励导向偏差。教师调入机关或提升为学校领导成为了一种激励导向,使相当一部分业绩优秀的教师调至局机关或者担任校级领导。教育局机关的编制只有38人,而实际在机关上班人数一度曾达到138人。学校领导和中层职数设置偏多,有些学校副校长职数有5名,4名副校长比较普遍,现在学校校长每周兼课2-4节,有的干脆不兼课,副校长一般每周4-6节,学校中层工作量一般是普通教师的1/2,这样必然会造成一线教师不足。四是分配机制偏差。由于专任和非专任教师、在岗与借用人员享受同等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造成一些教师不愿留在一线岗位,全县有200余名一线教师以年龄偏大、身体不佳甚至教不好书等理由转为后勤人员。如某乡镇小学有3名正式教师转岗担任门卫。

2.编制管理混乱。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局机关之间编制互挂现象比较普遍。少数教师长期外出,在编不在岗,存在“吃空饷”现象。据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县教师在编不在岗的将近200人。学校“虚编”只能由代课教师承担,如花桥小学2013学年调出11名教师,调进6名,增加代课教师5名。同时,编制与岗位不对应也带来考核、岗位设置管理等诸多不便。

(三)招生政策问题

1.三门初级中学招生政策问题。三门初级中学每年招收全县近400名最优秀的小学毕业生,而每年中考三门高中只分配给该校105名左右的招生名额,即便是三门高中另外100个竞争名额全让三门初级中学争到,三门初级中学每年也就200名左右学生能升入三门高中,有近一半学生不能上三门高中正取,许多优质生源在这个群体中被自然淘汰。若将这些小学优秀生源分散到其他学校,这部分进入三门高中保留率可能会大大提高,就我县高考重点人数而言,这部分生源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2.三门中学高中招生政策问题。目前,三门中学高中招生实行“先分后争”,即先是将250名左右的录取名额分配给全县各所初中,再留出100个招生名额按中考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在这一制度下,三门初级中学会把主要精力花在中间的“争”上,凭借生源优势,每年的100名竞争名额基本上被三门初级中学囊括,这既违背了优生优培的初衷,又使得“争”失去意义;而其他初中学校则将主要精力花在“分”上,盯着几个优生而教,大量的学生被放弃,2013年中考,我县农村学校有44%的学生落到台州市后30%行列。

二、意见建议

(一)健全教育运行机制

1.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合理、透明的预算管理机制,做到总量保障、重点突出,并逐步向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的教学一线倾斜。财政局与教育局应建立一种有效的协商决策机制,统筹教育经费的使用,学校预算应先经教育局审核统一上报,加强监管。二是在财政政策上解决高中教师与小学初中教师薪酬倒挂现象,可以参照周边县市区做法,高中教师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上浮20%~30%进行核定,调动高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三是完善学校公用经费安排制度。适当提高高中学校的公用经费标准,增强高中学校经费保障能力。对一些在校学生人数过少的义务教育学校,可按班均、师均确定经费或者核定经费总额,确保其能正常运转。

2.加强编制管理。一是教育部门要做好基础性工作,要明确中小学内设机构名称、职责和领导职数,明确各学校教师与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统计各学科教师实际需求,以此计算教育系统各类人员的需求总量,再组织人员对全县教师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摸,摸清目前全县教师结构状况以及各校在编不在岗教师人数,为编制调整工作提供依据。二是编制、人劳、财政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各自职责,核准教师编制,调配师资力量,核拨人员经费。三是目前教育系统混岗现象普遍,单凭教育部门一己之力已经很难解决,建议县政府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一次专门清理,切实解决教师混岗、学校“虚编”、“吃空饷”等问题。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1.建立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一是研究绩效工资结构比例。目前教师绩效工资中,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工资比例为7:3,可适当增加绩效工资中奖励性工资比例(我县基层卫生院基础工资与奖励工资比例为4:6),突出优教多得,进一步调动一线教师积极性。二是建立教师业绩评定量化数据。以统考成绩或抽测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备、教、改、辅等教学常规监测数据,参考反映学生学习情感、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负担等方面的调查量化数据,建立教学业绩考核机制,实行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三是完善奖励性工资分配。根据业绩考评成绩,合理分配绩效工资中的奖励性工资,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教师转入后勤,只享受一般工勤人员的工资待遇,真正体现绩效工资的绩效。四是建立教师轮岗换岗制度。通过业绩考评,实行教师轮岗换岗,对考评末位的教师,可尝试实行待岗,激活教师内部竞争,增强教师队伍活力,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完善职称评聘制度。一是改变城关教师到农村支教当作职称评定硬性指标的做法,把农村支教经历作为城关教师在评定职称时优先考虑条件,鼓励更多城关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二是鉴于目前城关学校大多无中高级职称指标的现状,建议职评指标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筹,使得城关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职评指标。三是建立“评聘分离、高职低聘”机制,加强评后监管,减少教师评上职称后就离开了教学岗位现象。

3.建立高考奖励机制。三门中学应主要根据重点人数,二高应主要根据本科率,亭旁中学兼顾本科率与上线率,结合与自身前三年的纵向比较,以及与台州市同类学校的横向比较进行数据分析,出台高考奖励方案,形成持续的可操作的奖励制度。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校长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机制,把那些在师生中享有威望的人选拔到校长队伍中来。同时,要严格控制学校副校长与中层领导职数。二是落实校长负责制与教师聘任制。按照《教育法》“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的规定,赋予校长对学校层面干部的组阁权、对教师的聘任权。三是建立校长轮岗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业绩论英雄,优者留,劣者汰。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名教师、教坛新秀、教学大比武、优质课等评选优比制度应该与省市接轨,以35年为一个周期,在教学业绩、科研成果、专业引领等方面进行考核,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学大比武、优质课等根据省市相关规定,先由相应职能部门组织课堂教学比赛,以此为平台,让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其次,加大教育科研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掌握教科研的基本方法。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为其提供图书资料、数据库资源、资金等方面支持,每个教师都应该有三年、五年专业成长规划,有完善的科研成果、教学业务素质量化考核机制。三是创建与名校合作交流的平台。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去名校跟班学习、邀请名校教师来我县讲课等形式,加强与名校的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进行考核。建立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及时了解掌握师德师风情况,形成评估档案,作为晋职、晋升、评优的必备条件。狠抓责任落实,对各种有损师德师风行为,要正风肃纪,及时进行处理。

(四)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1.深化三门初级中学招生改革。建议三门初级中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或者缩小三门初中的招生规模。由于初中生心智、心理发育都尚不完善,优秀生源的集聚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由于在群体中不再优秀而失去自信,最终被淘汰。若让优秀学生分散至城关三所学校,一方面能够有效保护宝贵的优生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2.深化三门高中招生改革。建议三门高中招生实行“先争后分再争”制度。“先争”能够激励优生培养,“后分”不再按原来的将录取分数线降低30分,而是按照三门中学高中录取总人数的150%比例范围,划定分数线,使“分”的名额需要努力争取,“分”不完的名额再按成绩高低全县“再争”。这样既能照顾到薄弱学校,又能有效激发所有初中学校的积极性。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乎三门未来。三门教育积重难返绝非“一日之寒”,走出困境也非“一时之功”。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头等民生大事”来重视,有全县各部门的协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理解宽容,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振信心,三门教育一定能走出困境、破冰前行!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政协研究室主任                              特邀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二

章爱敏委员代表经济一组的发言

——我县距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有多远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现在离2020年还有6年时间,到底我们距离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多远,到时候能不能实现或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根据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统计局2005年联合制定的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我县2013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即总实现程度),并对2020年我县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

一、2013年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情况

2013年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即总实现程度)为91.12%,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值(100%)还相差8.88个百分点。从201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大领域来看,我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领域实现程度较高,均已超过90%,达到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而社会事业、社会和谐领域实现程度均低于90%,离全面小康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一)经济发展领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2.6%。2013年,我县经济发展领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4项指标中,我县人均GDP为3214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5191美元,超过目标值(4000美元),实现程度为10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实现程度为95.53%。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9.4%,实现程度为86.7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3%,实现程度为88.33%。

(二)社会事业领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4.57%。2013年,我县社会事业领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从分项指标来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5.3%,实现程度为100%。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实现程度为78%。每千人医生数为1.76人,实现程度为88%。R&D经费占GDP比重为0.89%,实现程度为59.3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实现程度为97.5%。

(三)人民生活领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5.89%。2013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32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698元,两项指标均已超过目标值,实现程度均达到100%。从社会保障的两项指标来看,社会保险覆盖率为71.5%,实现程度为79.4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99.02%,已超过目标值(85%),实现程度为100%。城镇登记失业率(逆指标)为3.3%,控制在目标值4.5%以内,实现程度为100%。

(四)社会和谐领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2.51%。2013年,我县社会和谐领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5项指标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逆指标)为2.39倍,实现程度为92.05%。地区人均GDP差距(逆指标)为3.6倍,控制在目标值4倍以内,实现程度为100%。居民收入基尼系数(逆指标)为0.32,实现程度为100%。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为0.58人,实现程度为23.2%,是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为87.56%,实现程度为97.29%。

(五)生态环境领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2013年,我县生态环境领域实现全面小康。在5项指标中,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为100%,实现程度为100%。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逆指标)为1.4,控制在目标值1.5以内,实现程度为100%。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为86.2%,超过目标值(70%),实现程度达到100%。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48吨标准煤(逆指标),实现程度为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1平方米,超过目标值(9.4)实现程度达到100%。

二、我县距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多远

从24项指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进展情况看, 2013年实现程度达100%的有13项,占54%,实现程度在90%-100%之间的指标有4项,占16.7%,实现程度在80%-90%之间的指标有3项,占12.5%,实现程度在80%以下的指标有4项,占16.7%。

2013年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即总实现程度)已经达到91.12%,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距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相差8.88个百分点。

已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13项指标,只要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逆转的可能性不大。

未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11项指标,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只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除极个别指标外,绝大部分指标都能在2020年前达标,综合指数有可能达到99%,离全面小康将是一步之遥。

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意见建议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我们与周边发达县市差距还很大,我们远没有达到台州市平均水平、浙江省平均水平。2013年我县人均GDP为5191美元,比上年增长6.5%,台州市人均GDP为8479美元,同比增7.9%,浙江省人均GDP已达11076美元,同比增8.2%,台州市、浙江省平均水平不但基数比我们大,增长幅度也比我们高,说明我们与其他发达县市差距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如果这一势头不予扭转,我们将被边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锐意改革,克难攻坚,加快发展,如期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一)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要深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要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根据我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地流转文章,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步伐。规范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增值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水平。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增强农业、农民融资能力。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通过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偏低,说明我县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人口集聚能力不强。要增强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对产业的辐射和辅助作用,开发建设县城善岙蒋、善岙杨、火车站场等区块,形成珠游溪、亭游溪休闲带,改变老城区拥挤不堪、新城区冷冷清清的局面,将县城建成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要加强健跳镇和浦坝港镇等集镇建设,统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人口集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提高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服务事业,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而增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三)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经济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偏低,说明我县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发展缓慢。要加大科研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引进一批技术密集型项目,扶优扶强,培育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树立工业经济重中之重地位。在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一是要搭建经济发展平台,要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机会,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打造大的产业平台,建设滨海新城高新产业园和东南临港产业基地;二是要通过扶优扶强,做大做强产业,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

(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社会事业和社会和谐指标偏低,是我县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制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要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千人医生数,加快浙一医院三门湾分院建设步伐,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县医疗事业水平;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关注民生,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目前我县专职律师只有25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我县只有0.58,指标实现度只有23.2%,是所有指数体系中最低的。要加强法律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公职律师和法律援助律师队伍。要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提高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三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组织领导体系,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分析情况,落实责任。一方面要定期向省、市汇报,争取上级支持,特别争取省里出台《浙江省关于支持欠发达县(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使省财政及有关部门加大对欠发达县(市)转移支付和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要把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一年工作目标中去有针对性地加以努力,防止出现由于工作上的疏忽,造成应该通过努力能完成的指标未能实现,力争我县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附表:

2013年三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进程测算表

单位

指标名称

单位

目标值

2013年指标值

2013年实现度

2013年指  数

经济发展

1

人均生产总值

美元

4000

5

5191

100.00

5.00

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5

5

42.9

95.33

4.77

3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

80

5

69.4

86.75

4.34

4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60

5

53

88.33

4.42

92.60

18.53

社会事业

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45

4

45.3

100

4.00

6

平均受教育年限

10

4

7.8

78.00

3.12

7

每千人医生数

2

4

1.76

88.00

3.52

8

R&D经费占GDP比重

%

1.5

4

0.89

59.33

2.37

9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

4

3.9

97.50

3.90

84.57

16.91

人民生活

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00

4

30324

100.00

4.00

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000

4

12698

100.00

4.00

12

社会保险覆盖率

%

90

4

71.5

79.44

3.18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85

4

99.02

100.00

4.00

14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4

3.3

100.00

4.00

95.89

19.18

社会和谐

1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

2.2

4

2.39

92.05

3.68

16

地区人均GDP差距倍数

4

4

3.6

100.00

4.00

17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0.4

4

0.32

100.00

4.00

18

每万人拥有律师数

2.5

4

0.58

23.20

0.93

19

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

%

90

4

87.56

97.29

3.89

82.51

16.5

生态环境

20

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

%

70

4

100

100.00

4.00

21

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

%

1.5

4

1.4

100.00

4.00

22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

%

70

4

86.2

100.00

4.00

23

万元GDP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

0.72

4

0.48

100.00

4.00

24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9.4

4

11.1

100.00

4.00

100.00

20.00

总指数

91.12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发改局副局长                               经济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三

叶明伟委员代表医药卫生、社保组的发言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实施“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创建卫生强县,进一步提升我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现根据我县实际,就如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作一发言。

一、我县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得到整合,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在全县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医疗绩效和重大疾病救助等加快推进。二是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县人均寿命为77岁;婴儿死亡率为3.3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22‰;本地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88.6%。三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与浙一医院建立了三门湾分院,引进了台湾彰基医院的管理项目,新医疗技术项目不断开展,医疗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全县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和完善,卫生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临检、影像、心电中心和双向转诊平台不断加强,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公共卫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全县网络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当前影响我县医疗卫生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完善,城乡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县总床位数824张,每千人床位1.89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1.8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1.3人,与全省每千人床位、医生、护士平均数3.61张、2.29人和1.86人相比差距较大,排在全市末位。同时,尚未建立县妇保院,还没有一家民营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医特色不强。二是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全县共有执业医师193人,执业助理医师159人,注册护士123人,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综合服务能力总体较低,卫技人员副高以上职称仅占0.5%,中级职称只占15.4%,初级职称占84.1%。分级诊疗模式尚不完善,县域就诊率仅为65%,与上级要求达到90%还有较大的距离。三是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形势仍然严峻。

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针对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和本县实际,借鉴外地经验,整合医疗资源。以县妇幼保健所为基础,组建县妇女儿童医院;建立沿海工业城医院分中心;改造提升县中医院,成为有特色的二级中医院。以县人民医院(浙一医院三门湾分院)为核心、联合中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和沿海工业城医院建立三门县医疗集团, 统一调配医疗资源。建立医疗集团有以下几方面优点:一是符合公立医院改革的精神;二是有利于城乡医疗资源的整合调配,完善医疗结构和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三是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医疗集团建设。县人民医院努力在3-5年建成三级乙等医院并通过JCI医院管理标准评审,5-10年争取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发挥龙头作用,从而实现以“浙一医院带县医院、县医院带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带村卫生室”的格局,以“县域内群众在本县可享受省级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在本乡镇可享受县级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的目标。通过医疗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网络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加大投入,多措并施,促进县域医疗基础设施的提升。一要继续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已在建的县人民医院滨海新城新院区、健跳医院和沿海工业城医院工程,添补必要的诊疗设备。二是根据台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工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弥补卫生发展投入的不足,促进医疗市场的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医疗服务需求。结合我县卫生发展投入不足这一实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滨海新城新院区二期工程建设,争取与一期同步竣工,便于整体搬迁和管理。举办混合所有制医院,如县妇女儿童医院建设。

(三)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快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人事部门应对卫技人才引进和招聘录用实行优惠倾斜政策,给卫生部门、县级医疗机构有适当的人才招聘和引进自主权。二是县级医疗机构要制定引进、招聘、培养高层次卫技人才计划,有重点的培养学科带头人。三是健全县卫生进修学校培训平台,组织利用人民医院(浙一三门湾分院)学科带头人和医疗业务骨干的师资力量,有计划地对基层卫技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建立县级医院名医与基层医技人员师徒结对带教制度,逐步建立县、乡镇(街道)逐级培训、逐层带动的培训网络。四是政府应设立卫生专项人才培养经费,落实卫技人员进修培训、继续教育、自学函授、职称考试等经费补助,鼓励自学成才。五是加强基层卫生院院长队伍建设,改变以上级组织任命院长的单一选拔方式,有选择性的试行竞聘上岗、民主选举方式选拔基层卫生管理人员。

(四)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管理机制。一是加强与浙一医院、台湾彰基医院的合作,提高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是进一步推进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以绩效工资为导向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卫生用人机制。三是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合理用药。四是建立医疗卫生单位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优化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的医德医风。五是健全医疗卫生单位考核体系,完善综合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社会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更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副院长                      医药卫生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四

郑有堆委员

代表文学艺术、新闻、社会科学组的发言

——三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三门文化遗产是三门历史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是一代一代三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县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文化遗产资源,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振兴家乡的使命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新时期建设“幸福三门”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三门文化遗产资源及现状

三门地属古越,位于全国海岸线中段。人文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浩如繁星,独具禀赋。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六敖镇尖坑山、亭旁镇包家上坟墩、山根邵以及满山岛一带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古代文明。

儒道释三教,是中华文明的底脉。三门的人文史也于此息息相关。三国时,丹阳方士葛玄云游浙东,结庐亭旁灵凤山(丹邱山)植茶炼丹,成为东南沿海植茶始祖,遗丹邱寺。东晋兴宁间,天竺僧人昙猷,由渤海飘航至三门,在海游建普济院,又在珠岙香山兴建龙翔寺,宋代移址高枧,改名多宝讲寺,成就了今天的江南藏传佛教第一寺。东晋隆安时,儒家梅盛弃官不赴,隐居亭旁丹邱,躬耕垄上,同修儒道释,人称“长者”。南朝末年,隋灭陈,陈主陈霸先后裔浮海至三门湾,定居浮门。在唐大顺间建安住寺。

三门这块土地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还留下了众多遗存。明洪武二十年(1387)健跳千户所城墙部分遗址现今完好。戚公祠大都督南塘戚令公去思碑犹存,仙岩洞内文信国公大忠祠的历代名人碑记、摩崖石刻及八仙浮雕,仍供人瞻仰凭吊。三门的古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台州文化风格,尤其是三透九明堂更具特色,曾得到郭沫若大师的肯定,目前除祁文豹大院尚存外,其他均已不复存在。

三门是浙江省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县份之一。经普查全县共有文物古迹529处,现列入省保单位4项目(10处),县保单位55处、文保点48处。2013年全县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共1579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1万余条,县卷重点集成660项。“三门石窗”等12个项目列入浙江省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30个项目被列入台州市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 2013年底,“三门祭冬”被浙江省文化厅推荐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变迁,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由于保护力度和经费的制约,历史文物古迹有的损毁严重或面临濒危,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片面执行拆旧建新,导致许多文物古迹迅速消亡。如我县最大的古村落群亭旁杨家、包家村目前古建筑已荡然无存。沙柳古街、林淡秋、林迪生故居等大都被拆。具有防盗、防洪功能的任家村巷弄也已消失,亭旁起义攻打的任家大院是民国初三门第一座带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大院,现已开始倒塌,亭旁起义指挥部包子聪大院也已经破落,需及时抢修。全县古道、古桥逐渐消失。三门第一座现代教育中学私立古华中学即刘膺古故居,如不及时修复,也将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手工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等等。因此,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重要项目内涵挖掘、民俗节庆品牌培育、非遗展示馆和传承基地建设等工作都有待加强和推进。

二、三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其生存有特定的历史性和区域性。三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广量大,形势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文化遗产保护认识不足。我县一些部门、乡镇和村干部缺乏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存在认识偏差,没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只是着眼于眼前的功利,看不到文化遗产资源的潜能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拆旧、建新、轻保护”的思维定向,在“三改一拆”和旧村改造中任意拆迁,面对遗产消亡麻木不仁。致使文物保护“五纳入”没有实质性落实,传统节庆日渐被忽视,非遗传承人没有得到扶持。

2、人力物力投入严重不足。文化遗产分布在乡野村落和闹市通衢里,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文保单位事业编制少,专业人员缺乏。“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用于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的专项经费各为20万元,面对全县众多的文化遗产项目,无疑是杯水车薪,职能部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上有识之士只能扼腕叹惜。 

3、缺乏抢救性挖掘保护总体规划。我县区域环境独特,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人文历史古迹、宗祠民居建筑、近海滩涂捕捞、农耕生活习俗等非常丰富,它们的分布区域、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在漫长的传承历史中都有其发展脉络和变化,如不加以抢救性挖掘保护,一旦时过境迁,知情的人越来越少,消亡会日益加剧,十分必要尽快制定全面性抢救挖掘保护规划。

4、忽视遗产资源价值利用。三门人文历史遗址丰富,传统节庆自成特色,民间百工领域宽广,非遗项目众多纷呈,许多遗产项目是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现今大多埋在尘世之中,未被挖掘。如历史文物古迹和名人故居、金银手饰制作工艺等。有的虽已普查发现,但尚未挖掘利用,如髹漆堆塑技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有的虽然专题挖掘,但内涵不深,没有形成品牌,如民俗节庆庙会没有形成地方节庆品牌,民间豆面、垂面、糟烧等没有形成产业品牌。

三、几点建议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面对古老的建筑物、遗址、民间技艺等文化遗产正快速消亡的状况,我们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保护发展机制。首先,要摸清家底,做好文化遗产普查挖掘工作。其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文化遗产保护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规划、土管部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到文物古迹的,特别是新村和旧城改造项目要与文保部门联合审查后方可实施。再次,我们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规精神,切实施行《三门县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意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理清保护发展思路,明确总体目标,统筹规划、分类保护、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2、加大经费投入,提升保护理念。我县文化遗产尤其是文物古迹大多是明清建筑,历经岁月变迁,损毁严重,有的濒临消亡。由于保护经费匮乏,许多文物古迹出现政府保不起,民间拆不得的尴尬局面,有的民间自行局部应急维护,改变了原来的文物格调形制,失去了原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因此,政府应设立保护基金,逐年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为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在政府的主导下,应鼓励民间社会力量保护文化遗产。要充分认识“保护就是建设”的理念,加强职能部门、乡镇、村干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学习、培训。

3、利用遗产资源,实施文化旅游结合。切实做好“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旅游与文化同属三产,实践证明两者融合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能产生效益。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最密集的积淀之处,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不少乡村在村镇建设中喜欢“追风”和“克隆”,导致村落失去特色,千姿百态的村落文化也被破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优先保护文化遗产,突出乡村民俗特色。我们要保护好仅存的古村落、古民居及历史人文遗址,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有效地整合,科学布局,做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如横渡镇的东屏村、岩下村,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已被列入省级重点古村落保护对象。

4、加强遗产挖掘,培育传统文化品牌。要深入挖掘,着力打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文化品牌,以文化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人文环境,把保护好历史文化村镇、古村落、古民居及历史人文遗址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规划,有条件的要积极申报历史文化保护名村、名镇。三门紧靠大海,要做好海洋文化文章,挖掘盐业、美食、渔俗文化。亭旁镇要在红色文化独特资源和浙东百工馆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宗祠民居文化、培育祭冬节庆和城隍庙会传统节日品牌,抢救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三门非遗产业园。

5、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我们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投资传统文化产业项目,结合我县文化产业规划和布局,精心策划和重点开发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的各种文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和开发三门海洋农耕体验系列、三门民俗美食系列、三门人文古迹系列、三门宗祠民居系列、三门民间艺术系列,三门博物展示系列等项目,推进三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博物馆馆长                              文学艺术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五

郭世坚委员代表经济二组的发言

——挖掘潜力  用好政策  努力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经济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资源和生产力。历届三门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三门工业经济发展,陆续出台了许多惠工政策,这些政策对促进三门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回顾我县惠工政策的制定过程,往往是因为上级政府和部门有这些政策,周边县市已经配套出台了这些政策,我们也跟着出台这些政策,但与三门实际及三门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结合得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没有起到为我县工业经济后发赶超提供政策支撑的作用。因此在许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既要有原则性和整体性,也要有灵活性和可塑性,还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为此建议:

  一、加强政策研究,用好政策。许多政策的操作空间很大,能不能充分挖掘政策潜力,扩展政策容量、放大政策能量、创造政策机遇,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对上级相关涉工政策进行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研究,吃透精神。要重点研究有关项目支持政策,搞清楚有什么机遇可抢抓,有什么项目可对接,有什么资金可争取,然后才能用好、用足、用活上级有关政策,帮助指导企业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级、省级有关项目资金的扶持,为工业经济发展增强活力。这几年我们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2013年,我县有19家企业申报国家重点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含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3个,获得专项资金补助1.5亿,拉动企业投资22.5亿元;8家企业申报国家循环经济项目8个,获得专项资金补助4520万元,拉动企业投资10.7亿元。这些项目资金对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及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项目策划水平还是相对偏低,项目库建设相对滞后。为此,我们还要加强政策研究及早谋划一批项目,早论证、早立项、早报批,积极主动争取和利用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二、加强政策整合,突出重点。不同的政策,有不同政策导向和不同的支持目的,需要我们准确理解和运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县现有的惠工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政策合力。当前我县工业经济主要问题是总量偏小,转型升级困难。我们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出台政策,充分利用现代财政的杠杆作用,突出重点,促进工业经济增量和企业转型升级。我县财政从2009年-2013年,总共向企业补助资金1.7亿元。其中2013年向企业补助资金4961万,占地方财政收入11.8亿的4.2%,而同期温岭市向企业政策补助资金1.1亿,占地方财政收入43.85亿的2.5%;天台县向企业政策补助资金16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12.3亿的1.3%。由此可见,我县对企业财政支持力度很大。但是政策效应并不明显,主要是政策面面俱到,造成扶持资金天女撒花,受惠企业面广、数多、量小,解决不了企业的根本性问题,也不能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如果我们能经营强项,张扬特色,举全县之力有重点地支持某个产业发展,集中财力加以扶持,就能在某个产业领域形成政策优势,把某个产业培育成为立县产业。

  三、加强政策创新,解决问题。同样的政策环境,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主要原因是各地对政策的领悟能力不一样,掌握的程度不一样,运用的水平不一样,落实的力度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从三门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创造性的研究出台政策,解决三门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

  首先要研究出台政策,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我县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尚不完全具备审批条件的项目,鼓励企业先上项目,后再补办相关审批手续。有些原本可按部就班申报的审批项目,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可能需要附加许多审批条件,再加上有些项目审批权限也不在县本级,造成项目审批滞后,涉及许多企业的根本利益。这种现象普通存在于落户我县西区的企业中。截至2013年末,西区落户企业153家,占地面积3314亩,已取得土地证企业78家,占地面积1912亩,另有75家企业尚未取得土地证,占地面积1041亩。该区块的大部分企业在未获取土地使用证时,先行建设,现在若要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企业除了要争取土地使用指标以外,还要承担此时审批比彼时审批需要增加的费用。一是土地基准价调整的差价;二是地面建筑物作为违章建筑处罚的费用;三是城市建设配套费等相关规费调整的差价。企业家特别对后面两项产生的费用异议很大。这些问题涉及政府诚信,企业发展,应该妥善解决。

  其次要研究出台政策,解决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困难和企业资金困难问题。“三港三城”是我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主平台,通过产业集聚、项目接轨,资源集中配置等优势,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近几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我县的财力很难同时支撑几个园区的建设,因此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对建设项目有保有舍,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建设时序节点;同时要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园区建设,突破园区建设资金瓶颈。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资金困难。近些年来,三门有好几家较大的企业因资金链断链而倒闭重组,引发互保链条上的企业倒闭和艰难经营,三门工业经济发展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人民银行统计,2013年6月底三门工业企业贷款总额44.22亿元,其中企业抵押贷款30.5亿元,保证贷款(担保、互保贷款)11.2 亿元。我们要想方设法为企业融资抵押增信,有效解决企业互保问题,调整工业用地价格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三门的工业用地价格低于仙居工业用地价格近10万元/亩,(天台县经济开发区土地出让基准地价为43万元/亩,仙居县开发区土地出让基准地价为25万元/亩,而目前我们西区的土地基准价为15.3万元/亩)。若每亩调高10万元,按目前三门工业用地20000多亩计,企业就可在土地抵押增信20亿,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提高企业自身资产。我们还要在帮助做大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基础上,引进大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转贷资金周转公司,建立互助担保基金等方面有所作为。

  再次要研究出台政策,盘活存量土地。鼓励企业利用空闲土地搞合资、合作,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以存量换增量,以别人发财换自身发展。至2012年11月,全县有2450亩土地只开发利用了三分之一以下或全部闲置,尚有数量相当的土地开发利用了三分之一以上但远未完全开发。我们要转变思路,更好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根据不同的地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高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积极探索实施分割办理企业工业用地土地使用证。

政策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不善于用好用足政策是最大的失误。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潜力,用好政策,努力促进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经信局副局长                              经济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六

陈必省委员代表社会法制组的发言

——以“五水共治”为契机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五水共治”是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和部署抓住了改革的突破口,发展的制高点,群众的关切点,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又惠民生,对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县应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一、深刻认识我县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几年,我县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海洋强县,绿色发展,民生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关停了医化企业,腾出了环境容量;加大环境综合整治,以“清水绿廊”、“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改善了城乡环境,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高。2013年我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群众对环境满意度为75.9%,名列全市前列。全县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主要河流都能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要求,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我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这与自然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纳污条件和经济总量相对偏低有一定关系,但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公众愿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不容乐观。目前我县共有县乡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源10个,其中佃石水库和石门水库,有藻类爆发隐患存在,对饮用水供水安全带来威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达标率较低,仅仅是“自流水”、“自来水”,离“放心水”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村环境质量不甚理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河段水质出现黑臭,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尽管每个乡镇都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还没有发挥作用,成为“晒太阳”工程。

为此,我们要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要充分认识抓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抓平安稳定促和谐,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这几年,我县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期,转型升级进入深水攻坚期,急需新的破局之策,我们要把“五水共治”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一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环境治理工作作为造福于民的民生实事来抓,以此推动三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的对策和措施

(一)着力加强水环境整治

以水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大治理力度,着力提高水质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要认真组织编制《三门县“五水共治”中长期规划》和各专项子规划,排好年度计划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工程按时完成。重点要做好“建、堵、疏、补、管、防”六篇文章。建就是要建设污水处理工程。今年要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加快推进健跳镇等乡镇污水处理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尽早开通,发挥作用。堵就是要堵住污染源排放口。对全县各主要河道周边仔细排查,特别是工业企业排放口要重点排查,一旦发现,及时封堵,不让污染源直接排放到河道。疏就是对全县主要河道进行疏浚整治,清除淤积污泥,加大力度实施“清水绿廊”工程,改善河道生态,恢复和提高河道的综合功能。补就是生态补水。要建立城市河道生态补水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当河流枯水期不能满足水生态功能要求,或者突发异常事件导致水质恶化等情况时,将由水库放水或其他引水工程引水,保证河流必要的生态补水,提高水体修复功能,确保流域水生态安全。管就是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建立“河长制”,健全河道保洁机制,加强河道溪流保洁力度,清除各类障碍物。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保证废水达标排放,严厉打击企业偷排、漏排废水行为。防就是预防为主,从源头控制。坚决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工业废水的项目引进,特别是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工业区块项目,要一律杜绝。

(二)着力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目前,我县大气污染正从煤烟型向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共存的复合型污染转化,细颗粒物(PM2.5)污染日益凸显,灰霾天气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为此要实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一是要优化城区工业布局,加快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及时搬迁对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污染企业,县城周边2家医化企业要求在2015年6月底前搬迁完成。要抓紧做好橡胶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整合橡胶行业有序发展;要排出时间表,加快搬迁县城西区的橡胶企业。二是要严格控制工业锅炉污染。加快脱硫设施建设和稳定运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三是要实施工程减排,逐步淘汰2吨/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步伐,鼓励企业进行洁净能源替代。四是要加强管控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认真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规定,采取洒水、覆盖等防尘措施,减少污染。五是加强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对“黄标车”实行区域限行,并逐步实施淘汰。加快油气回收工程。对全县的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排放实行回收治理。

(三)着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一要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紧紧抓住“五水共治”的有利时机,科学规划农村污水管网布局,明确工程任务,安排建设资金,落实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治理工程发挥作用。二是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置工作。建立和完善河道、公路和村域联动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完善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实施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三是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严格执行区域禁养政策,以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达标整治为重点,关停搬迁流域禁养区内所有养殖场,大力开展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加强散养畜禽污染治理,积极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整治或生态回用,提高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率。

(四)着力健全管理调节机制  

健全行政管理机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落实、部门协作、社会共建”的格局。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健全利益调节机制,重视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行“绿色信贷”,加强对符合环保要求企业、项目的信贷支持,严格企业上市融资环保核查,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施差别电价,对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垃圾处理等鼓励类企业实行政策优惠,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和支持环保事业,推动环保事业再上台阶。

保护环境是建设“美丽三门”的应有之举,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生态文明。“蓝天碧水青山在、富民小康人尽欢”,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三门”一定能早日实现。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环保局副局长                              社会法制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七

胡文娟委员代表工商联、无党派组的发言

——加强商标品牌建设  提升我县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商标品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部分,商标品牌凝聚和承载着企业文化积淀与产品市场信誉,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从“LV”、“SONY”、“IPAD”等人们熟知的商标品牌身上,可以看到商标品牌给产品带来的丰厚附加值;我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坚持实施名牌战略28年,年产值达1600亿元,品牌价值高达962.8亿元,充分说明了商标品牌对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商标品牌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不仅是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客观需求。

一、我县商标品牌发展现状

近年来,三门县县委、县政府围绕“海洋强县、绿色发展、民生优先”的战略主线,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意见》等一系列奖励政策。工商、质监、科技等相关主管部门也积极采取加强商标品牌宣传、开展申报评选、指导规范发展等工作措施,有效促进了商标品牌建设,商标注册量与驰、著名商标总量持续增长。截止2013年10月底,我县共有各类企业5829家,个体工商户13292户。共有国内注册商标2255件,占市场主体总数的11.8%;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6件、市著名商标3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三门青蟹”、“三变”、“三维”、“扬戈”、“海啊”等商标品牌知名度较高,并荣获了台州市胶带商标品牌基地称号。但我县的商标品牌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与周边县、市差距较大。加强商标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势在必行。

二、我县商标品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商标品牌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注册商标总量少,分布不均衡。我县注册商标拥有量为全市末位,驰、著名商标比例少,市场主体平均拥有数仅占0.25%;外向型企业国外注册商标少,“贴牌”加工多;商标分布极不均衡,1.15%的企业拥有全县40.7%的注册商标,工业商品商标占到注册商标总数的85%,集体商标尚未实现了零的突破。

(二)商标品牌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与引导。我县尚未设立负责商标品牌发展的指导机构,也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商标品牌发展较为散乱。县域主导产业商标品牌发展各自为战:橡胶行业由县橡胶协会组织引导发展,初具规模,主要商标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冲锋衣制造业由冲锋衣行业协会负责,尚未形成统一的发展方案;海水养殖行业除了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注册的 “三门青蟹”、“三门缢蛏”外,其他商标均为企业或个人自行注册发展。并且三门青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尚未出台规范性文件。

(三)商标品牌建设奖励额度有限,推动力不够。我县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意见》等奖励政策,明确对获得当年驰名、省著名商标新认定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驰名、省著名商标、市著名商标新认定的农业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奖励措施的受益者被局限在少数规模上工业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鼓励作用不明显,品牌建设积极性低,商标注册总量增长缓慢,驰名商标与著名商标的后备力量不足。

(四)企业创牌能力不强,商标保护意识薄弱。在对我县129家规模上工业企业的统计中发现,有46%的企业没有注册商标,其中只有一个商标的占82%,多数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的意识较差,存在商标品牌发展长远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商标使用不规范、延续性差和知识产权外流等问题,不知道开展防御性、保护性商标注册工作,在面临被仿冒或抢注时,没有及时开展打假维权,错失申请保护时机。此外,不少企业过于看重短期利益,放弃对自主品牌的经营建设,靠“贴牌”加工或“冒牌”赚取利润。以我县的特色产业——冲锋衣行业为例,该行业共有生产厂家200余家,年产冲锋衣裤500多万件,产值高达6亿元,目前虽拥有自主注册商标113件,但基本不使用,长期“傍名牌”,涉外商标侵权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诟病。

三、加强我县商标品牌建设的建议

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品牌浙江”的战略目标及省、市商标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商标现实情况与发展需求,建议以“政府主导、部门合力、政策扶持、企业争创”为工作准则,努力促进商标战略与经济工作的深度融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工作考核。1、成立商标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工商、质监、发改、科技、经信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制订全县商标品牌工作发展规划,总体指导、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县政府安排专项经费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其中,对青蟹、橡胶与冲锋衣等3个主要商标品牌建设行业,分别制订子规划,构建“整体统一、特色鲜明、全面发展”的三门县商标品牌发展体系;2、加大商标品牌建设在乡镇(街道)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增强乡镇(街道)领导对商标品牌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明确奖惩措施,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完善奖扶机制,促进品牌经营。1、对商标申请注册实施政府补贴或奖励。进一步提高商标品牌建设奖励政策覆盖面,建议从对每件新申请并核准注册的商标,按照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普通商标分档次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企业商标注册积极性;对同一商标长期持续使用的,按时间档期划分,分别给予奖励,以提高注册商标使用率;2、全力扶持企业创牌。建议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鼓励、扶持县域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产品,积极支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享受优惠政策。同时,相关部门在项目立项、用地、用工、能源供应、信贷、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积极为创牌企业提供创业平台,给予政策倾斜。

(三)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品牌意识。建立政府主导、主管部门负责、新闻媒体支持、企业主动参与的商标品牌宣传工作体系,大力宣传推进商标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营造“创牌、护牌、爱牌”的良好氛围。建议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及相关部门政务网站开设商标品牌建设专栏,并运用公务微博、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商标品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商标品牌知识,展示三门驰名、著名商标品牌形象。县宣传部及电视台、报社、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对纳入重点培育发展对象的创牌企业进行宣传,并在广告发布费上应给予优惠。

(四)合力打假维权,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企业自我保护与行政、司法保护的立体打假维权体系。企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打假维权积极性。通过申请商标专用权保护,打击假冒侵权行为,促进自身商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工商、质监、科技等执法部门与企业联手建立本地执法联动、外地打假维权协作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进行跨市、跨省的打假维权活动,营造有利于企业商标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此外,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及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法院之间的案件交流通报,构建紧密配合机制,促成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工商局市场科副科长                           工商联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八

俞明全委员代表科技组的发言

——建立健全农信担保体系  加速推进农业主体发展

 

    现代农业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当前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经营主体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迫切需要得到金融信贷的支持,但农业经营主体无实物担保的现状与现有信贷政策之间的矛盾却一直难以调和。以政府出面组建农业信用担保公司,为经营主体提供信用担保,既保证了信贷资金安全,又促进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重农强农富农的政策导向,也切实缓解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燃眉之急。

一、我县农信担保公司发展现状及取得成效

我县农信担保工作起步较早,2008年,县财政出资500万元,注册成立了三门县扶农担保有限公司,由县农业局主办。当时该项工作还被当作农业工作创新得到省里肯定。后由于财政撤资,实际运作资本金只有20万元,信用社每年放贷总额在100-200万元之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此,2012年县政府对扶农担保公司进行改革,建立了以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县农业局为辅,县财政、林业和海洋与渔业局共同参与的新型管理体制, 将三门县扶农担保有限公司更名为三门县农信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由500万元扩大到2000万元;单笔担保额从不超过20万元调整为不超过150万元。同年12月,产生了新一届的理、监事会。改组后的三门县农信担保有限公司,主要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养殖户、农产品购销大户等,提供生产经营性短期贷款担保业务。截至2013年12月底,累计为1家涉农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种养大户提供贷款担保52笔,担保金额达1750.9万元。

农信担保公司的建立和运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三缓解两促进”五个方面:

一是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农信担保公司的建立,使农业生产经营者有了一家专门为他们贷款提供担保的中介服务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担保难题。

二是缓解农业融资“贵”问题。公司为种养殖户、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农村信用联社给予年息7.8%的优惠利率。相比于一般的贷款(年利率一般在10-12%),农民的贷款利息可以少支出三分之一,减少了农业投入成本,使农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三是缓解农村融资“乱”问题。县农信担保公司与县农村信用联社一起对拟贷企业进行审查分析,贷款风险80%由担保公司承担,大大减轻了信用社放贷的风险压力。消除了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因相互担保而产生的一家企业破产连累多家企业遭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

四是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农民通过农信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成本低,方便了涉农企业增添生产设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五是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融资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较小,合作面窄。三门县农信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只有2000万元,而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担保的门槛要求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在6000万元以上,故只能与信用联社合作。单一的合作对象,因缺少竞争,无法为涉农企业争取到更优惠的利率。《担保法》规定,担保公司对企业的单笔担保额在注册资本的10%以内,我县确定单笔担保贷款最多为150万元,无法满足大客户的需求。我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8家,这些农业企业、合作社要求担保贷款的呼声较高,但公司的担保规模与担保能力却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此外,由于规模小,农信担保公司自身也无法享受到政府更多的优惠政策。

(二)从业人员兼职较多。县农信担保公司虽有员工8人,但其中4人是兼职,懂信贷的只有1人,专职人员主要是会计、出纳,没有专职从事担保业务的金融管理专业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任公司领导和业务人员,虽然节约了费用、降低了成本,但因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公司业务中,容易使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漏洞,造成经营风险。

(三)反担保资产评估难。农信担保公司的担保对象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养殖规模经营户,其财产主要是房屋、宅基地、土地经营权、林权和农机具,土地属集体所有,为无权证资产,无法进行贷款抵押。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对市场变化、天灾人祸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自然的、市场的和主观的因素相互发生作用,对反担保资产难以准确评估,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担保风险。

(四)反担保方式较单一。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调查数据缺乏全面性、客观性和系统性,加上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狭窄,反担保措施单一,目前几乎都是信用保证反担保,使风险防范存在一定难度。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担保公司业务范围的拓展,加大了担保风险。

(五)缺乏风险评估体系。农信担保公司的担保对象较为复杂,既有加工企业性质的龙头企业,又有集体性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个体性质的种养大户,担保的标的又是弱质产业、产品。目前适用于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信用风险评估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和专业人才。

三、加强农信担保管理的建议

农信担保公司是联结政府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新农村、引领金融服务“三农”的一个创新平台。为此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对农信担保的支持力度

出台《三门县农信担保管理办法》,明确《物权法》规定的农村可用于抵押的物品均可作为反担保,同时明确农信担保免责条款,如AA以上信用单位、省级示范社、省级龙头企业等,允许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互保等。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信贷担保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信贷担保的创新发展。

一是扶持成立三门县农村产权综合服务中心。下设产权登记中心、产权评估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并减免相关收费。

产权登记中心:负责对我县农村产权做出权属明确、度量准确、界限明晰、具有权威的登记,并颁发相关证书,方便农村信贷担保抵押。

产权评估中心:统一评估标准,对农村产权给出一个比较公正合理、借贷双方都满意的价值,便于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担保抵押之用。

产权交易中心:培育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一旦贷户出现贷款违约,农信担保公司可将以上抵押物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实现产权自由流转。

二是增加注册资本金。建议将注册资本金追加至6000万元以上,形成可供担保公司选择的多家金融机构,减少内外部条件制约,减小“三农”生产经营的利息支出,进一步拓展农信担保业务,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三是设立担保风险准备金制度。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把扶持农信担保公司作为扶持“三农”的一个重要手段。建议设立农信担保风险准备金制度。除担保公司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外,政府每年按担保总额的2~5‰确定财政支持,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并列入财政预算。

(二)打造服务“三农”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针对目前专业人员兼职现象,农信担保公司应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引进既有丰富金融、担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又有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经验的人才,以充实决策层风险控制的决策能力。引进信用管理、信用担保专业人才,充实信息调查员队伍,提高其信用信息、担保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对担保风险的判断能力,提升担保程序的操作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素质和能力、职业操守培训。

(三)探索更完善的反担保措施

探索多种形式的反担保措施,既可以扩大担保范围,争取更多客户,又可以降低担保风险。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研发的保证保险配套贷款产品“保贷通”,初步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银保合作机制。各地方政府已经着手研究配套政策,推动这一试点从商业化模式向政策性模式转变。农信担保公司应密切加以关注,在合适时机积极引进这一机制,以降低担保风险。

(四)健全与完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农信担保公司除参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运作经验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外,还应结合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对项目风险评价指标、风险控制指标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对农村信用担保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估,降低整个担保风险。

(五)探索农信担保与农业保险结合机制

信用担保中的农业生产者因从事种植、养殖业生产而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 成经济损失的,可通过农业保险的途径进行赔付,从而减少担保风险,为农民办更多的好事实事。

一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要加大对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研究,加大业务品种的研发力度,推出适合农业需要的保险产品,积极发展种植业、林业、家禽、淡水养殖和地方特色农业等领域的保险,为农村信贷担保提供坚强后盾。二是商业性保险也要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充分借鉴政策性保险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开发应用,使商业性农业保险成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充,进一步促进农村信贷担保工作的发展。

(六)金融部门要改善农村信贷管理体制

改善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是增强农村信贷担保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议:一是农行应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加大“三农”事业部的推行力度。二是农村信用社要改善信贷考核管理办法,在加大信贷责任追究的基础上,规定各种免责条款,实行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增强信贷员办理贷款的积极性,推动农村信贷担保的发展。三是邮政储蓄及银座村镇等银行要加快融入农村信贷市场。摒弃过度依赖不动产抵押和公职人员担保的经营理念,而应放宽眼界,积极推出各种农村信贷产品,探索农村信贷担保的新途径。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农村诚信宣传教育,创良好信用环境,降低担保风险。农信担保公司应根据“三农”发展需求,优化业务组合,创新业务品种,增加履约担保、票据担保及票据贴现等业务品种,增强公司服务能力、抗风险能力,拓展业务范围,为“三农”提供有效服务。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农业局党委委员                             科学技术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九

陈必长委员代表工、青、妇、特邀组的发言

——加快健跳渔港经济区建设

2011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把渔港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提出“改扩建或新建一批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二级渔港、避风锚地和内陆重点渔港”。加快渔港建设列入了国家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三港三城”发展战略,从“河谷时代”向“滨海时代” 迈进,发展空间逐渐向沿海转移。2013年,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和清晰。健跳镇有优良的港口资源,随着一级渔业码头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加快健跳渔港经济区建设,实施“港城共建”战略,将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健跳渔港经济区发展现状

(一)港口资源方面。健跳港绵延曲折,水深9-30米,航道不淤不冻,狭长弯曲,长约17千米。港口门外有大狗头岛、小狗头岛、高湾山、尖洋岛、大佛岛、牛头山等作为天屏障,水清浪静,年平均风力2-3级,是天然的避风港。目前三门健跳一级渔港工程已经建成,渔船避风能力从过去的480艘(二级渔港)提升到1000多艘,渔货卸量从过去的35000吨提升到50000吨,成为集鱼货装卸、物资补给、货物中转、航运停泊、集市贸易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渔港。加快健跳港开发建设步伐,一个新的临港型经济发展模块即将展现。

(二)渔业产业方面。健跳镇是渔业大镇,拥有海域面积57.3平方公里,遍布着“海、湾、港、岛、礁、滩、洞”等自然资源,浅海滩涂宽广辽阔;渔业村3个,渔业户1652户,渔业人口5478人,渔业社会化服务公司3个;现有登记在册渔船235艘,占全县的渔船总数34%,其中44.1千瓦以上渔船66条,44.1千瓦以下的170艘;2012年全镇水产品总产量19595吨;拥有8家水产冷冻厂,水产冷冻能力每年7500吨左右。

(三)区域发展方面。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后,原健跳镇和六敖镇合并为新健跳镇,是三门县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健跳渔港经济区水陆交通便捷,水路至上海港212海里、宁波港111海里、舟山港82海里、温州港154海里,经公路至上海403公里,杭州260公里,台州市区89公里。健跳渔港临近舟山渔场、象山渔场和温台渔场,渔业资源丰富,随着74省道、三门湾跨海大桥等工程的建设以及疏港公路网的完善,健跳港的水陆联运将进一步加强,港口腹地将进一步延伸,深水良港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健跳渔港经济区位于健跳城镇西侧黄门塘,健跳镇是国家发改委命名的“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省级中心镇,并将打造为国家级重点镇。但目前健跳渔港经济区建设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健跳渔港经济区规划体系不完善。目前已编制了健跳城镇总体规划,但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健跳渔港经济区的各项建设缺乏规范。

(二)水产品综合市场尚未建立。健跳渔港没有水产品综合市场,使健跳渔港有名无实。一直以来,在健跳港的渔船靠岸后,所捕获的水产品或者直接卖给约定的客户,或者就地摆摊零售。大部分渔船还是在外地码头的交易市场出售,不仅无法形成规模,而且影响水产品销路和价格,直接影响了渔民的收益,制约着渔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原渔港码头(老车渡码头)位于临港路,作业区和水产品交易点与城镇道路混用,交通拥挤;新健跳渔港配套设施尚未建设完成,目前还不能启用,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和安全,制约了健跳镇的发展。

    (四)渔港工程建设缺口资金大。健跳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已完工,因多方面原因资金缺口达800多万元。渔港的渔船避风抛锚地工程还在项目前期阶段,预计需投资4500万元,建设资金压力较大。

三、加快健跳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建议

(一)科学编制渔港经济区规划。要从规划编制入手,全盘谋划渔港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健跳渔港经济区功能以及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基础配套等在空间上的安排和规划上的控制。整合提升渔港两岸(七市塘区块及下沙塘、黄门塘部分区域)造船业,盘活现有岸线资源,建设船配产业基地,引进造船关联配套企业。要优化港口空间布局,完善港口群规划研究,对各港口群内主要港口的功能地位、组织模式、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统筹优化港口功能和发展规模,合理配置港口岸线。

(二)搭建水产品交易平台。健跳不但有丰富的水产资源,而且有周边庞大的海水养殖规模作后盾,建立水产品交易市场后,本镇渔民的水产品可以通过交易市场销售,还可以吸引周边乡镇的渔民和邻县的客商前来交易,形成规模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人气,促进人口集聚,发挥产业的整体优势,促进渔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借鉴舟山沈家门和象山石浦的经验,推动渔港经济区开发,加快渔港码头、水产品交易市场、渔业加工区等项目建设,引导商贸、物流、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健跳渔港经济区建设为抓手,带动周边的特色风情街和海鲜大排档等项目建设,构筑城镇新“商圈”。推动以“观海景、尝海鲜、住海滨、购海货”为主题的滨海风情旅游发展,协同带动核电、造船等工业游和蔬果采摘乡村游,提升休闲型滨海小城市品牌。还可以和蛇蟠风景区、木勺沙滩等景点连为一线,作为三门县的海景观光旅游品牌推广。

(四)推动健跳镇船舶修造业发展。充分利用健跳港岸线资源和水深条件,合理利用健跳港岸线规划,加强临港型工业和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引进大型造船企业,提高现有造船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产品升级,将健跳建设成为浙江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

(五)增加渔港建设的政府性投入。渔港是渔业系统最大的公益性事业,特别是当前渔业效益每况愈下渔民自筹更加困难时,更要增加渔港建设的政府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对于列入省“十二五”重点渔港建设未完工的项目,建议要继续给予必要的资金扶助,加快渔港建设工程扫尾,使之尽快发挥效益。

(六)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渔港经济区开发建设提供全力支持,切实有效服务、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与此同时,为所有在健跳港停靠的船只以及销售、采购水产品的群众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服务环境,使他们愿意来健跳、乐意到三门,真正为渔港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基础。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住建局副局长                              特邀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十

俞姣委员代表

港澳台、归侨、宗教、少数民族组的发言

——凝聚侨力侨智侨资  服务三门发展大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居民赴海外求学、经商、定居的人员逐年增多,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打拼,许多华侨华人已经成为当地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社会上有影响的成功人士。去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基本侨情调查,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了我县侨情调查工作。在做好调查的同时,我们对全县侨务工作,也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发挥侨力、服务发展方面,有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县华侨基本情况

我县华侨资源丰富、成就颇丰,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德国、港澳台25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大多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学历层次高。从我县走出国门的海外人士,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近60人,硕士学历35人,不少人还取得了双学位。二是发展潜力大。海外华侨是三门的“资金库”,更是我们的“人才库”。他们不少人活跃在国际高水平实验室,就职于欧美知名企业,在土木工程、生物工程、金融会计、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三是家乡情结浓。海外三门人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譬如香港理工大学倪一清教授依托三门同乡会,借力香港高校高科技人才,组织“创新科技项目”对接会,助推30多家非公企业转型升级,有效地促进香港智力资源与我县非公企业“联姻”;章氏家族设立了三门学子奖学金,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累计捐资230万元,资助和奖励学生282人等等,他们都以不同方式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

二、我县侨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县侨务工作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加强与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及海外留学人员的联系,并且多次邀请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家乡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这些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海外三门人建设家乡的热情。但与上级对侨务工作的要求,以及利用侨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

(一)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是整合侨情资料措施不力。县委统战部、县侨联、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教育局、县人力社保局等一些重点职能部门虽各自掌握了一部分资料,但因侨胞在国外变动较频繁,住址、工作单位、从事行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有关部门未能有效跟踪,导致侨情信息不完整、过时甚至错误。二是侨务工作力量薄弱。人手少、经费少、要求高、服务广是侨务部门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三是各涉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未能形成工作合力。

(二)侨务工作滞后,组织程度有待改善。一是侨务工作组织网络不健全。未能建立一个覆盖县、乡(镇)、街道、村(居)、机关部门的侨联组织网络。二是侨务工作平台搭建意识不强。侨务工作要通过平台建设来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省内外不少城市把构筑有效平台作为侨务工作的重要抓手,打造活动品牌,定期开展活动,联谊推介,影响大、效果好,而目前我县缺少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能把三门籍海内外优秀人士凝聚起来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海外侨务开拓力度有待加强。对海外侨情掌握少,特别是对新侨和新生代的侨情掌握更少,对我县华侨资源相对集中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重要的人脉线索缺乏有效的联络,未能充分发挥海外侨胞的作用。

(三)服务领域较窄,创业扶持有待加强。一是发挥作用的领域有待拓宽。我县侨务工作在经济、文化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虽有交流和合作,但规模不大,没有实现常态化。从我县情况看,拓展和深化这些领域的交流合作仍有优势和潜力可挖。二是创业成效不显著。新侨回乡办的企业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县里对他们的企业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够,导致有些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未能形成规模。三是存在人才得而复失的堪忧。有些新侨的高科技项目较难寻觅到与之形成上下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加上对已回三门创业或意向回三门的新侨了解不深不细,特别是对他们拥有知识产权、项目的发展前景缺乏了解,存在人才得而复失的堪忧。

三、进一步发挥侨胞作用的建议

建议根据三门海外人才分布的现状和特点,积极谋划,落实措施,扎实做好侨务工作,凝聚侨力侨智侨资,为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是健全侨情资料信息体系。侨情资料是涵养侨民资源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从这几次调研看,资料缺失是我县侨务工作的软肋,要通过这次基本侨情调查工作,县侨联、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教育局、县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一个资料完整、信息更新动态及时、各部门资源共享的侨民资料信息平台,为县委侨务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议政府根据职能,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目标任务考核,力求将资料变成资源,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二是健全侨务工作规划体系。据了解,我市椒江、温岭、玉环等地早在“十一五”时期就制定了侨务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建议我县加大力度,加快制定侨务工作中长期规划,专项推进侨务工作。同时,侨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应认真履行职能,在服务大局中彰显组织的优势,展现组织的作为。

三是健全为侨服务网络体系。以县侨联为核心,构建一个以县、乡(镇)、街道、村(居)、机关部门的组织网络体系,使更多涉侨人士参与到侨联的工作和活动中来。随着海外新侨迅速增长,国内眷属和子女都在国外的“空巢家庭”增多,有些新侨在国外还处在求学、创业阶段,关心他们在国内眷属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眷属的困难,维护好他们合法权益。同时,针对海外新侨的发展需要,发挥侨务部门联系广泛的优势,建立新侨海外联络点和群团组织,帮助海外人士拓展华人社交圈,可以介绍有共同专业和家乡背景的新侨相互认识,或介绍参加相关华人技术社团、同乡会,发展他们的联系。

四是健全创业政策扶持体系。针对我县海归人才反映的尚未形成为回国创业人才服务的问题,建议我县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尽快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海归人才提供一条龙服务。对新侨回乡办的企业,要加强政策研究,加大扶持力度,使这些企业能够回乡发展、形成规模。

五是健全侨力作用发挥体系。做好侨胞工作,归根到底是要利用他们的智力、实力更好的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要充分发挥新侨智库作用。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就我县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建议献策。二是要促进侨智与民营企业对接。相关部门可定期召开海归人才创业成果推荐说明会,加强侨和本地民营企业对接,有针对性地推荐项目和产品。三是要扩大新资源合作领域。要进一步与从事教育、文化和科研工作、有一定影响的侨民加强联系和沟通,探讨联合办学、科研和培训等合作方式,并主动邀请他们短期回国讲学,开展文化技术交流,提升我县教育、科研的层次和水平,服务三门经济社会建设。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委统战部侨务科科长                         无党派


政协三门县八届三次会议

发  言  材  料  之  十一

占亮委员代表农业组的发言

——科学规划  狠抓落实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农水),是指为解决农田耕地灌溉和农村用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山塘水库、小塘坝、堰坝、池塘以及中小型泵站等。是为了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是减缓工业用水压力的有效保证。我县港南地区地域性缺水较为严重,农业综合用水量较高,沿海工业城目前供水矛盾日渐突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需要有力支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降低洪涝灾害,保障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可减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河道萎缩、水质恶化等情况的发生。

一、我县农田水利的基本情况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县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水库49座、泵站176处、机井25眼、灌溉渠道1039公里、排水沟渠956公里,配套建筑物761座。从2010年以后,我县加快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2012年末,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新建和整治了山塘、灌排水渠道、泵站等一批农田水利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海洋强县,绿色发展,民生优先”的发展战略。抓住水利部和省政府对发展小型农田水利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成功于2012年申报浙江省农田水利建设第二批重点县,最大限度的争取到上级政府优惠政策,为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计划在2013~2015年新建和改造山塘84座、渠道建筑物301座、小型泵站23座、机电井1座,修复渠道193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94万亩,达到15.03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7.8%;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4万亩,达到5.66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7.7%;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5万亩,提高5.1%;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比现在提高20.1%。

二、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欠账较多,工程建设进度滞后。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年代久远,目前病险的小型水库、塘坝带病运行,年久失修的较多,据统计,约占总数量的65%以上,堰坝、灌排沟渠等建设大都未经正规工程程序建设,质量难于保证,有效灌溉率较低,农业渠道工程的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农村、农田排涝抗旱标准普遍低于10年一遇的最低标准,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仍偏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仍不足,难于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工程建设体制不完善。受诸多因素影响,工程不实行“四制”,建设施工队伍素质不高,操作不够规范,缺少质量保证体系,另外,项目受益区群众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认识不足,存在工程建设政策处理难和工程质量问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旦涉及到农户的责任田、自留地等,农民群众往往不配合甚至阻挠正常施工,延误了工期;部分山塘、河道的项目建设标准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够齐全,为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

(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一是农村群众对水利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使用,不管护。如河沟、池塘存在“脏、乱、差”现象,农田水利渠系老化失修、淤积严重,渠道普遍存在“跑、冒、渗、漏”现象,农业用水灌溉方式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二是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经常发生。由于管理缺位,水库、山塘、河道等水利工程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三是部分地区水利建设处于停滞状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村庄空心化严重,受益村自筹资金紧张,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四)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管护力量不到位。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多,要求高,难度大,由谁来管、怎么管,至今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乡镇政府往往只注重工程建设阶段的进度及政策处理等工作,工程验收合格后就事不关己。少数村民为了自身取水排水方便,随意在渠道上凿洞开口、任意堵塞溢洪道、移动闸门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区域的防洪、排涝、抗旱、蓄水等综合功能的正常发挥,还使已建工程过早的失去了使用价值。基层水利管理站力量薄弱,我县现有的三个水利站均存在人员编制少、年龄偏大的问题。农村水利员制度尚未建立,面对繁重的管理任务,难以为继。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省委提出的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决策部署,以及县委县政府推进的“清水绿廊”工程项目,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好科学的实施规划,认真梳理、细化建设任务,避免项目上马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项目的安排上应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既要做好主要农业灌区基础设施、县级河道的整治工程,又要做好农村河渠、小型山塘、泵站、堰坝的建设,做到统筹兼顾。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资金保障。我县计划2013~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约为9000万元,省级以上财政补助约55%左右,县财政需要配套资金3010万元,整合建设资金1483万元。要抓住全省开展“五水共治”的重要契机,结合我县“清水绿廊”、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专项资金和各级财政下拨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资金,积极拓展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抓紧研究并制定合理的资金整合方案,尽量扩大中央、省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引导和带动受益农户投入,以提高农村群众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三)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按照《三门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农田水利工程和资金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严格执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程序,落实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以及项目法人制,强化群众监督,落实农村质量监督员制度,调动项目受益群体的积极性。

(四)加强工程建后管护力度。应尽快制定出台《三门县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办法》,加强对项目建成后的管护,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乡镇政府同村集体在管护工作中各自职责,形成一套长期稳定的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运行机制,确保每个工程都发挥效益。加快农村水利制度改革 ,要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尽快出台鼓励政策,以推动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还应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农村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快中小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县水利局规划建设科副科长                         农业  

关闭】【打印此页
 
 
 
 
 
浙江政协 | 台州政协 | 三门县政府 | 三门县人大 | 三门廉政网 | 三门新闻网 |  | 
Copyright © 政协三门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12
备案号:浙ICP备07019230号-1 技术:三门金桥网络